赣州锂电成长记

“八境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在春和景明的三月,《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走进“江南宋城”赣州。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坚实的城墙呵护着一方繁华。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红色故都”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科学的规划、精准的政策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劲儿,抓住锂电新能源风口,正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党的二十大为现代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追梦工业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详细]

记者手札 | 厚植生态土壤 锂电春色满园

阳春三月,赣南初夏。我们一行记者踏上这片红色故土,寻找新时代创新实干的新芽。在记者心目中,带有地理标志的赣南脐橙、驰名中外的稀土钨金,以及散发着浓浓乡愁的客家文化,是编织当下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醒目元素。然而,两三天的调查采访后,记者心中的红色故都远不只以上所及,赣州在新能源风口孕育的锂电之花,已是满园春色、争奇斗艳。[详细]

全“链”推进锂电产业升级——访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

抓项目、建平台、强链条、优环境,春天的赣南大地处处透着蓬勃的生机。从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到实现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企业三个“零突破”;从资源初级加工、简单利用,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不断完善……苏区振兴发展十年来,赣州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结构日趋完善,成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详细]

放大优势、聚焦重点,构建锂电生态圈——访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赖庆华

初到江西省赣州市,第一印象是“热”。刚三月下旬,最高气温已达到31摄氏度,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俨然一幅盛夏景象。不仅体感温度高,在工业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记者也看到了一派火热的景象。孚能科技年产9GWh动力电池模组、PACK及电芯生产线项目正在厂房装修,部分设备陆续进场安装;腾驰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前驱体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加速推进;江西佳纳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项目二期项目萃取车间、浸出净化车间、仓库、研发中心、空压制氧站等主体已建成,预计5月实现试投产……[详细]

赣州高新区:筑巢引凤“添动力” 招商引资“待花开”

在乘车前往赣州高新区采访的路上,记者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一片片火热施工中的建筑工地,还有一个个人来人往的工业园区。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地。如今,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带动下,荒地变新城,散发出勃勃生机。赣州高新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赣县区,是“中国稀金谷”核心区,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15分钟车程内足足有6个高速路口,可辐射至“赣粤闽湘”四省近70万平方千米。稀土和钨等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是赣州高新区的首位产业,目前营收占比已突破80%。[详细]

赣州经开区:锂电产业集聚态势蓄势待发

赣州,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城。在赣州章贡区,一道古城墙如一笔重墨,默然勾画出北宋年间的一隅盛景;成群的古建筑拥簇在城墙周围,似乎在这里,连时间的脚步都放缓了。如今,这座古城正展现出新的风采,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赣州经开区”)内,林立的高楼、大片的施工建筑……在发展日新月异的新能源时代,这座悠然古城因其丰富的钨矿及稀土资源而承担起了新的使命。[详细]

江西:打造宜春、新余、赣州三大锂电产业集群

江西省锂矿资源丰富,是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202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将新能源产业调整为省重点产业链之一,并纳入“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作为5000亿元产业来培育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现已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全球少有的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详细]

寒锐新能源:钴粉龙头要做“链主”型企业

大风起兮云飞扬。受益于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新能源正在形成一个超级风口,而这股大风已然吹到了江西赣州这片土地上。赣州是如何凭实力“圈粉”,吸引到大批“链主”型企业汇聚于此的?这些企业又是如何与上下游形成联动,将自己锻造为赣州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的?3月21日,《中国电子报》一行走访了“钴粉龙头”寒锐钴业的全资子公司——赣州寒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寒锐新能源”),了解到了其与赣州之间“双向奔赴”的故事。[详细]

耀能新能源:刷新百亿元项目建设“赣州速度”纪录

在吉利耀能动力电池项目现场,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设备高效运转,涂布机将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铝箔、铜箔上,烘干后得到合格面密度的极片,一名“全副武装”的技术人员值守在仪器旁,仅在需要时上前处理……这里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环节已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运转。从总包进场到产品下线仅用11个月的时间,拔地而起的耀能新能源刷新了“赣州加速度”纪录。吉利耀能动力电池项目坐落于赣州市经开区新能源科技城,是近年来赣州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由吉利科技集团联合孚能科技合资建设,双方合资成立了耀能新能源(赣州)有限公司。[详细]

孚能科技:软包动力电池大王“为国赋能”

走进孚能科技赣州总部电芯生产车间,在透明的玻璃罩内,一批批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正经过十余道全自动化加工工序,组合为一个个软包电芯。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时代新宠的大背景下,软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孚能科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约占整车的40%,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样,主流正极材料有三元和磷酸铁锂,封装形式则分为软包、方形和圆柱。在我国头部电池企业中,仅有孚能科技一家公司坚持走软包电池这一技术路线。[详细]

腾远钴业:行业“先行者”钟情能源金属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钴、镍、锰、锂等能源金属市场与电池废料二次回收也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在大量涌入市场的钴盐生产企业中,腾远钴业被业内公认为是行业领先企业,同时也是赣县第一家上市的本土企业。伴随锂电新能源的迅猛发展,腾远钴业也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积极进行产业拓展。3月21日,记者来到坐落在江西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详细]

广州“超高清”搭上春天快车

“地含春气早,月映暮潮生。”三月下旬,“花城”广州已是一派缤纷景象。除了飘香四溢的各色鲜花,“超高清视频显示”之花成为扮靓这座城市的又一抹亮色。从白云机场进入广州市区的交通枢纽处,420平方米的户外超高清LED大屏“白云之心”令记者眼前一亮;在北京路的步行街路口,刚投入使用的国内首块1200平方米8K裸眼3D户外大屏“8K春天巨幕”,凭借炫酷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打卡。[详细]

记者手札 | “超高清”绽放花城

正是木棉盛开时,一花红遍一座城。阳春三月,正值广州如火如荼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记者一行走进花城,调研采访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情况,看到了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红红火火、多姿多彩。今年是广州发布全国第一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地方行动计划的第五年,是广州第二份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广州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在广州市主管部门的带领下,产业链上下一心、铆足干劲,超高清之花在这座城市不断绽放。[详细]

广东: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增长极

近年来,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升级发展,成为推动网络技术、先进制造和信息消费发展的有力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次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战略,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广东省在全国先行先试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负责人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详细]

访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20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明确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线图,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是参与和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要抓手。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详细]

国造8K超高清转播车诞生记

以蓝、白、粉三色为主基调的箱型车身,醒目的“中国(广州)智造”标识——4月13日,记者在广州白云区民科园创展中心见到了“图盛5G+8K+3D VR超高清转播车”。顺着车尾的梯子进入内部空间,能看到两侧的工作台,一侧为包括技术调光区、实时调色区的技术区和导演导播制作区,另一侧是包括VR制作区、VR直播系统、慢动作制作区等板块在内的多功能制作区。转播车中还配置了4信道现场180度3D VR系统(满天星),每个信道各提供双目180度8K信号,并传输到切换台进行制作输出。[详细]

扳手科技:探索8K摄像机国产化之路

高速高清摄像机是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关键直播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4K/8K高端摄像机市场只有索尼、松下、夏普、佳能等国际巨头企业的身影。其中,广播级高速高清摄像机作为技术门槛最高的摄像机品类之一,海外仅有日本索尼、松下,德国阿莱,澳大利亚Blackmagic Design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在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广州扳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扳手科技”),记者一行见到了国产的4K、8K广播级超高清超高速摄像机,其中的8K摄像机被央视用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直播转播任务。据扳手科技董事长周岳介绍,扳手科技已经跑通了从摄像机CMOS模块到8K摄像机的技术路径,接下来将创建超高清摄像机产线,并协同合作伙伴推动演播室的IP化和云化。[详细]

柯维新:为超低延时编解码技术夯实“芯”基础

随着电视行业进入存量市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面向5G时代的低延时、强交互需求,寻求新的产品形态与新的应用场景。这也意味着,视频编解码技术作为超高清视频传输与存储的基础性技术,需要同时满足超高清与超低延时的需求。3月21日,记者走进广州柯维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维新”)。作为柯维新的总经理,曾志华在2022年12月举办的“AVS二十周年年会”上,凭借“率领柯维新研发出第一台AVS+和AVS2广播级专业编码器并成功应用于央视直播等示范工程”的成果,入选“AVS二十周年二十人”。围绕超高清、超低时延编码技术衍生的新业态,以及该技术的芯片化、产业化进展,曾志华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详细]

TCL华星:以“自信”铸基 跑出中国显示速度

历经十余载的跨越式发展,中国LCD面板行业已成长为世界显示产业最重要的增长极。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显示企业将以何种姿态,以何种方式继续向前迈进?3月23日上午,当《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来到TCL华星t9项目厂区时,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立刻映入眼帘:整洁崭新的UD工厂,高效运行的生产车间,干劲满满的工作人员……[详细]

广东聚华:按下印刷显示产业化“启动键”

印刷显示作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的潜力股之一,被业界给予厚望。当前中国企业正在抢抓机遇,争取率先实现印刷显示产业化。3月23日,记者走进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时,一下子被眼前几款采用OLED印刷显示技术的显示产品所惊艳。无论是伸缩自如的卷轴屏,还是适应多应用场景的折叠显示屏,都让印刷显示的特色一览无余——多变的形态、清晰细腻的显示效果、鲜艳生动的画面,印刷显示赋予屏幕无限的想象空间。[详细]

视源股份:融入超高清视频产业体系 开拓应用边界

随着“显示无处不在”时代的来临,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应用边界不断得到拓展。3月21日,记者来到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采访发现,这家以液晶电视主控板卡业务起家的企业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已经在显示应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培育出了众多绚烂的“花朵”。走进视源840平方米的展厅,记者看到了医疗、教育、会议、智能家居等不同场景下的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很难想象,一个以液晶显示主控板卡起家的企业,如今已将自己的发展版图扩展得如此广阔。[详细]

广东移动:积极推动超高清生态应用和商业模型创新

近年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不仅已全面布局5G网络建设,创新信息服务体系,还加快推进超高清领域的部署,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覆盖了内容生产、传输传播、消费者数字内容等全产业链环节。“要打造全千兆时代超高清、沉浸式、立体化、高速率、无缝覆盖的视频应用新生态,积极推动超高清生态应用和商业模型创新。”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户运营中心总经理魏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详细]

沈阳擦亮“机器人”新名片

四月,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一场春雨过后,沈阳城沐浴在暖阳中,千年古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长久以来,沈阳的产业以“重”见长,乙烯压缩机、深潜机器人……无数个大国重器挺起了中国制造业的“脊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沈阳聚焦数字产业,咬住“创新”不放松,奋力将机器人打造成一张引以为傲的城市新名片。 轻盈舞动的红色工业机器人手臂、体态庞大却举重若轻的桁架机器人、伸缩自如的蛇形特种机器人……一场荡气回肠的机器人华彩乐章在黑土地上奏响。[详细]

记者手札 | 机器人加速“奔跑”在黑土地上

当我们搭乘的“复兴号”动车缓缓停靠在沈阳北站,这座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点的北国重镇,已经处处散发春的气息。都说江南春景美,东北的春天也毫不逊色。花红柳绿莺鸟鸣,碧桃花开得明艳,紫荆花缀饰枝头,沈城之约恰逢最美人间四月天。厚植于这片黑土地的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最好时节。因为机器人,沈阳以及辽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再次屹立潮头浪尖。盛开的机器人之花,为整个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点睛,更让昔日老工业基地闪耀创新的魅力。以沈阳为代表的辽宁机器人产业为何如此亮眼?采访中我们有幸窥见隐藏其背后的成功密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争分夺秒解决“卡脖子”难题,围绕机器人产业,东北智造“新高地”正在加速隆起。[详细]

打造东北智造“新高地” ,辽宁机器人产业风头正劲——访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毛丰燕

“辽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之一,产业基础非常雄厚,研发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可以说,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辽宁一直没掉过队。”4月7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毛丰燕开门见山地说。这份自信的背后,是辽宁最亮眼的制造业标签之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 以重见长的辽宁如今正奋力转型,机器人在产业创新中的战略价值日渐凸显。特别是沈阳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于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让沈阳成为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队”。[详细]

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助力工业机器人智能互联——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梁炜

走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的科技成果展厅,“一面墙”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面是研究所取得的机器人领域科技成果的奖状和证书,仿佛在告诉记者——这里是“中国机器人的摇篮”。沈阳自动化所在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创造了20多项行业第一。1982年,中国首台工业机器人在沈阳自动化所“呱呱坠地”。海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微纳机器人……这些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机器人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新松机器人:国内机器人技术创新发源地

作为科研机构孵化出来的一家机器人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有着天然的创新基因。2000年,新松诞生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由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研究开发部的30余名科研人员创建了这家高科技企业。取名“新松”是为了纪念“中国机器人之父”、沈阳自动化所原所长蒋新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3年过去了,如今新松已经成长为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在这家处处洋溢着现代科技气息的企业里,“创新”一词已经内化为一条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主线”。[详细]

众拓机器人:用匠人精神铸造德标桁架机器人

在位于沈阳于洪区的沈阳众拓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拓机器人”)的厂房内,一只巨型的桁架机械手正在长约28米、高8米、跨距11米的区域内,吊取5吨的模具完成搬运码垛的动作。这是众拓机器人的工程师正在对设备进行交付前的调试。映入记者眼帘的这个庞然大物被称作龙门桁架机器人,将在炼钢厂模铸生产线开模合模、自耗电极的搬运及空模具的码垛等大型作业现场大显身手。[详细]

重庆绘就万亿级新能源汽车新蓝图

“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夏至未至的柔和风里依稀带着春日的缱绻温柔。5月23日至25日,《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来到山城重庆,目光所及,繁华与绿树交融,高楼与碧水互映。静静流淌的嘉陵江绵延千里、润泽川渝,千年以来不断滋养着这座城,生生不息,热闹非凡。在这座中国近代工业“第一炉”铁水浇筑出的“汽车之城”,记者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传统车企和科技大厂默契合作频繁刷新行业纪录,看到了强大的配套能力不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生根,看到了重庆汽车人的拼劲和闯劲。[详细]

重庆的速度与激情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重庆建设万亿元级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全新蓝图已经绘就,将充分发挥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协同效应,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带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等多技术领域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详细]

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访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整体战略方针布局,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效果显著、成绩斐然。”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道。[详细]

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转型——访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

夏意渐浓,满目苍翠。沿重庆两江新区金渝大道一路前行,一路有艳阳、有暖风、有绿意、有花香。在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各大主机厂正在加足马力生产,一辆辆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往全球;赣锋锂电、太蓝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正在全速建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重庆两江新区开启“加速跑”,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详细]

赛力斯汽车:跨界融合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在赛力斯汽车总装车间里,100多台机械臂上下翻飞,协同运作,将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快速装合。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操作,丝滑流畅,井然有序,科技感爆棚,令人目不暇接。不经意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经过层层“考验”,崭新出厂。整个工厂平均每小时下线30台,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完成组装,让记者感受到了工业4.0级智能工厂的强悍实力。这座工厂被评为重庆市2021年灯塔工厂,是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整车制造工厂。[详细]

弗迪电池:“刀片电池”破解空间利用率难题

谈到“山城”重庆,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是洪崖洞、是火锅,还是会漂移的重庆出租车?若你与记者同行此次重庆调研,或许从此便多了一份重庆记忆——“刀片电池”。坐落于璧山区的重庆弗迪电池工厂,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也是全国最大“刀片电池”的生产基地。弗迪电池是比亚迪集团立足新能源产业,顺应市场发展而“孕育”出的独立主体,深耕电池领域20余载,在电池领域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在新材料、新技术研究领域......[详细]

长安汽车:勇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

走进位于重庆江北区福生大道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二厂区,只见在装配线上,摄像头扫码零部件,根据件号进行匹配;在冲压线上,全自动冲压机正以每分钟15次的节奏不停运转;在焊接车间内,实现蓝光自动检测、激光在线检测,焊接精度在1.5毫米以内;在涂装车间里,镜像车间智能技术精确定位车辆实时位置,实时显示停线等信息,对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几百台不停运转的机械臂,不停穿梭的无人车,热火朝天的自动化生产线,一辆辆兼具动感与美感的新车组装下线,从明亮又宽敞的智能化工厂走进千家万户。[详细]

太蓝新能源:补齐动力电池产业关键一环

搅拌、涂布、辊压、叠片、注液、二封、化成、分容……《中国电子报》记者走进太蓝新能源生产车间,见到了国内首条半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有序运转,目睹了半固态锂电池电芯的生产全流程。原来,数十块大小、外形犹如一台IPAD般的半固态锂电池电芯组装成一块动力电池后,便可以让一台电动车跑起来。[详细]

睿蓝汽车:电池“可充可换”拓展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

在睿蓝汽车焊装车间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操作着各种各样的设备,在电光火石的“特效”加持下,一个个精密无比的零件瞬间被组合起来。小到螺丝螺母,大到车体架构,每一件都要经过一道道严密的检验程序才能被送到总装车间进行组装。在总装车间里,积放链输送设备将数百台待组装的车按生产节拍,定时定点送至零部件安装工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不一会儿,一辆崭新的睿蓝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被生产出来的睿蓝新能源汽车将走入千家万户,通过换电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出行需求。[详细]

济南工业互联网万物葱茏

一组组灵活的机械臂、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一座座智能化的工厂……这座老工业基地浇灌的工业互联网之花,在众泉汇流、湖光山色的济南城里,恣意绽放、争奇斗艳。6月13日—15日,《中国电子报》记者走进山东济南,探访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济南市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工业互联网在网络部署、平台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成1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和5个国家特色平台,拥有11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00个以上。[详细]

记者手札 | “工赋泉城”:一场工业互联网生动实践

从济南采访回到北京不久,济南就发布了《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实施“工赋泉城”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称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从《行动计划》上看,建成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留给济南的时间只有两年。济南自我加压的底气何在?在为期一周的调查采访后,记者就理解济南快马加鞭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了。[详细]

“工赋山东”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访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永华

在2023年工信部“双跨”平台动态评价中,海尔卡奥斯连续5年蝉联榜首;已建成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9个、居全国第一;累计入选国家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1个、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11个、“数字领航”企业4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4个,均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17.1,居全国第二……一串串鲜活的数字成为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详细]

工业互联网让工业老城焕发新活力——访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海生

工业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赶超,41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56.1%;数字经济规模稳居山东省首位,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城市排名第六;工业互联网行业试点示范持续领跑,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八、山东省首位……党的二十大以来,济南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焕发新活力。[详细]

用“真金白银”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访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安彪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的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济南高新区”),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000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中国电子报》记者6月14日在济南高新区采访时深切感到,工业互联网让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高新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详细]

万腾科技:“绝活在手”重塑行业价值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参与工信部物联网网关标准制定,孵化出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共建1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响亮的称号、耀眼的荣誉,是对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腾科技”)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5年的嘉奖;它规模不算大,确是细分领域的领头雁,名气不算响,却有“绝活儿”在手。6月14日,《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来到万腾科技,公司总裁张国栋为记者讲述了万腾科技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孜孜以求、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详细]

浪潮云洲:“工”字模型赋能企业“数字蝶变”

AGV小车自动传送物料、RGV小车协助进行工序转换……一个54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如今只需要39名生产人员。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一二次融合产品建设数字化车间,通过增加声、光、电等传感器,帮助哑设备发声,实现设备与人的互联互通,以精益思想重塑业务流程,建立了更加科学、规范、标准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详细]

有人物联网:“独门绝技”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工业插上物联网的“翅膀”会产生怎样的飞跃?云平台会为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助力?6月14日,《中国电子报》记者走进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人物联网”),上述问题得到了翔实的答案。如今,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正凭借“独门绝技”,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光发热,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详细]

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飒沓前行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6月26—30日,《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踏上钟灵毓秀的江苏大地,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沐浴在水乡的暖阳下,目光所及,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再走进江苏各企业生产车间,则是另一番“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一块块钢板整齐地排列在置物架上,智能计算系统全方位监控测算着每项工作;透过工厂的“数字镜像”,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便能远程“指挥”一条条光缆的高效生产;在一套套全自动系统赋能下,灵活的机器人抓手佩戴着大小不同的夹具自动运行,不出40秒,一块砂芯就稳稳地落在了记者面前……[详细]

记者手札 | “智造”江苏模式 锤炼“看家本领”

江苏是我国当仁不让的制造业强省,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4%、全球近4%。虽然没有太多妇孺皆知的本土制造业品牌,但江苏省工业结构分布均衡,尤其在钢铁、石化、纺织服装、光伏、造船、半导体、制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实力雄厚,江苏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位列全国第一。众所周知,江苏省以民营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发达,在采访江苏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这一话题前,笔者常常思忖:这样一个发展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地域水平相对均衡的制造业大省,能在智能制造赛道上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否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能制造方法论”?[详细]

奋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访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池宇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6月26日—29日,《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来到钟灵毓秀、古韵今辉的江苏,看到粉墙黛瓦、玉带婉转的江南美景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智能工厂相映成趣,深刻感受到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工业融合的温润宏阔气象,以及激发出的澎湃新动能。 [详细]

“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释放新活力——访常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邵志达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6月28日,顶着盛夏午后的骄阳,《中国电子报》记者一行从苏州城区向东北方向进发,乘车约60公里来到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市。汽车驶出沙家浜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入常熟市,记者看到路两边一个个汽车零部件、模具、制衣工厂,嗅到了浓重的传统工业味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