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为此,本报特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两院院士、权威专家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新型材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驱动力

新型材料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新型材料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它对产品性能、质量和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对整个新型工业化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重要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趋势,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壮大工业软件 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在这个大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们应当看到,鉴于历史上我国错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所以面对当前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应当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务必抓住时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制造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网络安全应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将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产业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新型工业化,需要对各个重点产业的核心问题和投入重点进行分析,既要面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着眼于长远布局,实现核心技术及源头技术的突破积累。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通信行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用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李尔平院士:新型工业化将带来很多全新增长点

近日,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尔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工业现代化,应该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底层关键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推进新型工业化 迈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新征程

工业是国家之本、经济之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国迈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新征程。新型工业化总结了世界工业化经验与教训,是从新时代我国战略目标出发,基于我国实情,发挥我国优势走出的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 中国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工业化是从资源开发开始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用各种技术手段替代人的体力。进入工业化阶段,人们使用标准化、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生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2023年赛迪学习论坛第二期讲座上表示,在工业化的新阶段,人们将用各种技术手段代替人力、脑力,并可能会以个性化、差异化的生产流程取代标准化生产过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产业基础再造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筑牢新型工业化底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并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显示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产学研深度的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等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力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我国工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工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我国工业和智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拥有独特优势,一是举国体制优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体到制造业领域就是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政府机构、创新载体、产业主体围绕“工业现代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对制造业转型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顶层引导和合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