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骏恩:显微镜下写春秋

姚新闻



提到“院士”头衔,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仰慕,同时可能又觉得遥不可及,甚至觉得院士很神秘,他们的生活、思维等方面肯定和我们平常人不一样。那么,就让记者带着大家与院士们近距离接触,让大家看到一位真实、没有距离的普通而又值得称道的院士吧。

本次报道的是一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我国研制和生产的首创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骏恩院士。


姚骏恩院士今年整整80岁,小的时候父亲教导他:每人头上都有一片天,不要嫉妒别人;要自己努力,不投机取巧。享年105岁又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的母亲用正直善良、任劳任怨、宽厚待人来影响他。


回顾姚骏恩院士走过的80载春秋,在他成长阶段,充满着艰辛也有几分传奇;在历经磨难和锤炼之后,开始收获累累硕果。姚骏恩走过的是一条坚毅而又厚重的道路,这也让他最终收获了一个无悔的人生。


艰辛而又传奇的成长历程


在姚骏恩的成长过程中,时代留下了很深的印迹,这份印迹让他的这段成长之路充满艰辛,同时又有几分传奇。而这份传奇不是缤纷绚丽的模样,而是有太多的不可思、不可议,有些只能在电影中、书本中或故事中才能看到的,而姚院士却切身经历了……


1932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二八淞沪大战前夕,姚骏恩全家从上海闸北逃难,一路上忍受苦难和屈辱,最后暂住“法租界”。1932年4月9日这天,姚骏恩就在“法租界”出生了。


9岁那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向英美宣战。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有一天,他在家时,日本两架军用飞机在空中演习时相橦,坠落在离他家仅二十多米处,几十间楼房顿时倒塌,姚骏恩家对面的房子已成一片瓦砾。


高中毕业那年,正是1949年上海解放。即将考大学报考专业,姚骏恩想到,日本飞机经常在中国的大中城市狂轰乱炸,而我们毫无还手之力。于是,他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等。最后他选择了大连大学,主要原因是“大连大学是共产党在解放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


他们这一批学生去大连报到时,由于上海刚解放,去北方的火车尚未开通。路过南京时,还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到达天津后,等了好多天。因为怕坐船去大连遭轰炸,最后决定还是继续乘火车。“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只有我们这辆‘专列’,铁道是一边行车,一边修建。晚间,我们就睡在车厢顶部的行李架和座位下面的地板上。历经十余天,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到达了大连。”


《围城》中方鸿渐到大学报到时在路上辗转的情景,真实地发生在姚骏恩身上;新闻报道中印度老百姓挤火车的情景,姚骏恩也实实在在地经历过。


姚骏恩先后学过英、俄、日、德和法语5门语言,看起来是多么令人羡慕!但这些却是在上天给姚骏恩所开的几次“玩笑”中留下的。1951年,我国严重缺少石油,拟派姚骏恩全班同学去苏联学习石油勘探,后来因计划更改而未成行。1956年,我国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拟送姚骏恩去苏联学习,但因体检时发现视觉红绿色弱,不合格而作罢。1957年初,姚骏恩被选派去民主德国学习,学了将近一年的德语。年底,一切去德的手续都已办妥,行李也送上了火车,准备第二天出发。当晚,接到紧急通知“暂不去德”。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的后半年,姚骏恩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法语,准备去法国进修表面物理分析,后来又因名额有限未成。这种充满希望而又失望的玩笑,对常人来说,可谓是折磨和打击,而姚骏恩却云淡风清地看待这一切。


建国初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很低,极为普通的常规仪器,精确度却不够。姚骏恩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研制精密电阻箱。但是电阻的阻值竟不是纸上所写的固定值,而是天天在变。在研制测量微弱电流的检流计时,经过20多次试验才解决了其读数不回零的问题。“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必须自己找出问题所在。这样的经历培养了我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姚骏恩乐观地看待这些。


姚骏恩这些成长经历,就像压缩饼干一样,都浓缩在记忆深处。虽然是60~70年前的事情,但是现在谈起来,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坚实而又厚重的累累硕果


如果把人生比作酒的话,可以说是一杯苦酒和一杯美酒。姚骏恩在人生的前半段,喝得最多的是苦酒。在后期的发力中,他品尝到了人生的美酒。


姚骏恩4次被安排出国留学,都未能成行,但是留给自己的是阅读英文、德文、俄文的扎实的语言功底,再结合过硬的专业知识,姚骏恩在国家科研道路上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光学显微镜的出现,使人们发现了被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细胞,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诞生于1932年的电子显微镜和1982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别作为显微镜发展史上的第二和第三个里程碑,促进了纳米科技的诞生和持续发展,和光学显微镜一起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共获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56年,我国提出要研制电子显微镜。但当时苏联顾问认为:电子显微镜难度太大,12年内中国做不出来,不要列入发展规划。中国如要用,可向苏联买。但是姚骏恩他们没有放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邀请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博士为负责人,以日本中型电镜为参考。用72天,在1958年8月即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电镜,加速电压为50kV, 分辨本领达10 nm。


但当时有人质疑,你们能做电子显微镜,很好!但这是仿制的,自己设计行吗?为此,姚骏恩他们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显微镜。姚骏恩熟悉磁路设计,加上有关的光学知识和阅读英、德、俄文的能力,他参考国外有关经典文献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的电子显微镜样本,经过10个月日日夜夜,1959年9月末,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XD-100型电子显微镜。这项成果被列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一个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之一,并收入记载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大事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这台1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还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展会上,他们用抓来的一只蚊子做样品,观众十分好奇地排长队观看电子显微镜下蚊子翅膀上的“汗毛”。现在姚骏恩仍难以忘怀这个场面。


紧接着,姚骏恩的人生开始不断结出累累硕果:1960年起在国内推广电子显微镜设计制造技术;1964-1965年完成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1973-1975年参加完成我国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1979年负责发展为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批量生产),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1988年姚骏恩率先在国内提出并主持完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和生产,1989、1990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1993年他提出并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台超分辨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主持研制了原子力显微镜。


据统计,到1996年为止,全国共生产制造了各种电子显微镜共1040台,数量上与进口的相当,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还生产了百余台扫描探针显微镜。这些国产超显微镜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有过自己的辉煌。


探索创新的无悔人生


2001年,姚骏恩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可谓是对其职业贡献的最大肯定。


人生如同轮回,姚骏恩在退休11年之后,又“获得了重新工作的机会”。2003年他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理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年上大学他报考的就是航空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转为应用物理专业。在应用物理领域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现在,又开始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姚骏恩说:“这实现了他54年前报考航空系为祖国航空事业服务的愿望。”


这位当时已经71岁的老人,他的余热不亚于退休前的热量。期间,姚骏恩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基金项目“纳米分辨率活细胞扫描探针原位实时显微观测系统的研究”、985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期“复杂系统与空间物质结构科技创新平台”的子平台——空间物质纳米级就位测试、国家科技部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扫描电镜增配聚焦离子束纳米加工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场发射枪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制”、建设“ 微纳测控与低维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生取得多次殊荣,姚骏恩院士这样解释“成功之路”:“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天赋’和社会环境已定的情况下,只有勤奋求实,宽阔胸怀;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抓住机遇,探索创新;拼搏奉献,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建树。”


不过,姚骏恩心里还有点遗憾。“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电子显微镜制造事业,由于种种原因,国产电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质与量至今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的广泛需求。”他说到,“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建成创新型国家,我国必须自主发展新的纳米测量方法和纳米加工技术,并装备一批纳米测量仪器和先进设备,振兴我国的电子显微镜制造事业。”姚老还说到:“我将为之继续努力,奋斗终生。”


时光荏苒,转眼间80个春秋已经过去。回顾姚老的人生足迹,如同一部穿越剧,从战争的中国、贫困的中国、转折的中国、起步的中国再到崛起的中国,一路走来,姚老见证并参与其中。


人生不经历磨难,生命就不会有厚度!在姚骏恩的人生历程中,可谓是有期待也有失落;有信心满怀也有心惊胆战、惴惴不安;有挫折打击,更有坚定无比、永不放弃。这段坚毅而又厚重的历程,给姚骏恩院士谱写出无悔的人生。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姚老这样自勉。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