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电科王小谟:攀科研高峰 为国人争气

王小谟院士


王小谟院士


刚刚结束的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让著名雷达专家、中国预警机之父、中国电科王小谟院士,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陌生,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军工电子科研领域带有太多神秘色彩,媒体鲜见对他的报道;熟悉,是因为在2009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观众面前公开亮相,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壮美时刻。


从196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半个多世纪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始终站在国防科技的世界最前沿,先后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并亲自筹划和推进我国场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为我国国土防空网构筑坚实的屏障。他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国产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他是“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的标志性代表人物。



争口气,自主研制预警机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当预警机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这是预警机研制以来,王小谟第一次流泪。这是令人欣喜激动、热泪盈眶的时刻,但为了这一时刻,王小谟带领他的团队,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甚至牺牲生命,任何言语都无法准确完整表述,但这一切会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王院士陆军工作照 (1)


王院士陆军工作照


预警机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装备,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也是王小谟及其所在的军工电子的国家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孜孜以求的梦想。但预警机技术高度密集,系统十分复杂,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踏上预警机的梦想旅途,但却以失败告终。当时的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我国必须拥有预警机!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我国的预警机研制事业中,并在80年代年代逐步突破了机载雷达最为关键的技术。


时不我待。为了缩短预警机研制时间,合作也许能有捷径。合作,但必须掌握主导权。王小谟对此十分坚定。作为该项目的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有预见性地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自主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把研制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果不其然,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企图将中国预警机事业扼杀在摇篮里时。在预警机研制十分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英明决策,果敢决断一定要争口气,自己研制预警机。“方向路线正确,就一定坚持坚持再坚持”,面对压力,王小谟反而胸有成竹。他兴奋地谋划着国产预警机的研制工作。


王小谟坦言,力挺预警机开发,提出两条腿走路,国产预警机同步跟进,所有这些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是中国当代军事电子工业积淀,尤其是雷达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二是自己在雷达领域领悟与建树,具备了这两个前提,他才有底气,有信心去坚持,去谋划,去实现。


梳理王小谟的科研人生,可以发现,刚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4所参加工作时,王小谟的人生就定位在了中国雷达发展道路上;他参与创建了38所,并在那里与中国雷达界的精英们一起,成功研制出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在国内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重大跃升;他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为国产雷达赢得世界声誉。后来,他调任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以一个领军人的身份,开始向国产预警机事业发起总攻。


预警机研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层面,点与面的经验缺失,国外严加封锁;管理层面,预警机关乎平台与系统,规模等级空前,顺畅运作难度超高。要想成功,需要信念支撑,更需要技术实力支持。幸运的是,王小谟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背后是具有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是具有国内电子领域最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的军工电子国家队、中国预警机研制的抓总单位--中国电科。


依托于坚强的后盾,凭借在行业内的号召力与影响力,王小谟作为幕后总师、作为预警机工程的总顾问,将整个预警机研制团队“捏”在了一起,在空前的挑战下创造出了空前的成绩:预警机的天线扫描角度范围创造了世界之最!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排除了干扰,实现了“和平相处”!十几个研究所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解决了微波功率管这一决定雷达“千里眼”功能的最重要器件的国产化难题。


用不到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的道路,国产预警机研制成功,其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美国的E-3C,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名副其实的“争气机”。空警2000、空警200国产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一百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在我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奥运、世博、亚运安保等重大活动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的性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大智慧 预警机家庭成系列


执着创新是科学家的特质。预警机研制成功后,王小谟丝毫没有放慢科研探索的脚步。早在预警机事业之初,他就开始以战略家的远见描绘我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他认为,我国疆域广大,除了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


“小平台、大预警”,能否用国产中型飞机实现背负式大圆盘,解决大型预警机载机的国产化难题?年近七旬的王小谟,带着几位退休老同志和一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通过研制工程的延伸继续锻炼培养预警机技术队伍。在条件简陋、紧张忙碌的外场试验现场,地面是40多度的高温,机上有九十多分贝的噪声干扰,王小谟仍坚持奋战在现场,亲自上机跟飞,一飞就是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这样一干就是整整两个多月!高强度的工作,超负荷的运转,期间腹泻、腰痛三次病倒,但他硬是挺了下来,从来不下“火线”。


2006年,在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刻,王小谟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就在大家忧心忡忡时,又一无情打击接踵而至,王小谟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令每一个人焦急万分。但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他镇静平和的笑容;听到的,依然是他对预警机事业的无尽牵挂,即使躺在病床上输着液,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了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在王小谟的顽强奋斗精神的感召下,他的团队开始711工作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有的骨干更是五年都没有休过春节和节假日。正是他们的顽强奋斗和无私奉献,使得又一型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息,王小谟又把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国产运载飞机的新型中型预警机也开始研制。“小平台、大预警”,摆脱了我国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解决了我国预警机装备的规模建设问题。由此,我国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


惜人才 大胆重用年轻人


对于人才的渴求和爱惜自古传承。王小谟便是这样一个惜才如命的人。预警机项目正式立项后,为了培养国产预警机事业的后续力量,王小谟坚决要求选用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而自己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和帮助总师系统对型号技术方案的确定和工程设计。


王小谟总是说,雷达不是一个人干起来的,而是一个团队去完成的。从最早的雷达队伍,到如今研制预警机的年轻团队,王小谟历经了几代科研人的交替,也从当初的逐梦青年变成运筹帷幄的华发老人。


王小谟一直清楚地记得他招聘如今已是年青院士的吴曼青时的情景。那时的吴曼青刚毕业,背着个小军用书包愣头青式地来找工作,开口就问王小谟要不要他。王小谟竟也干脆地回答:要!一老一少就这样组合在一起,碰撞出后来许多的创新火花。王小谟培养人才的方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就是给年轻人压重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吴曼青就参与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研制工作,吴曼青也很是争气,一头钻了进去,结果成就了一个全国第一。


要问王小谟有多重视人才,还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在1987年王小谟的科研团队三线调迁的困难时期,缺资金、缺人才。然而王小谟硬是咬着牙在最缺钱的时候花费40万元从中国科技大学“买”了7个人回来。


陆军就是这7个人中的一个。陆军说,从大上海毕业站了三天火车来到贵州山沟里,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觉得跟着王院士从事预警机的事业既幸运又幸福,他们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预警机壮丽的画卷。上任伊始,王小谟就很看好他,把一个重要的雷达项目交给了他,让他做总设计师。他把陆军带到北京,和军方代表一见面,对方就质疑、怀疑王小谟“让一个孩子当总师”的做法和结果。对此,王小谟倒很是坦然自信。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当初质疑的人们都纷纷称赞起陆军。陆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全固态雷达。王小谟说:“当时用户给我们的可靠性定指标是要达到100小时,我们自己报了500小时。研制单位说我吹牛,找来个年轻人来当总师,还敢报500小时可靠性?”测试结果出来后,所有质疑的声音都化作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人才有信心,给他们重任还要再推一把,这就是王小谟培养人才的绝招。1998年,曹晨成为王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生,在他眼里王小谟既是良师亦是益友。曹晨说,“老师的学术造诣非常高,他既给年经人压担子,又平等耐心地和我们交流,尊重我们的观点,并以身做则教育我们要把每一个研究工作都做到最好,按科学规律办事,既做专家又做杂家。“不是不管,不能全管。”王小谟总是很平静地笑着说:“我心里有底呢,万一出了问题,我会马上告诉他们的。”正是因为他的信任与放手,由他培养的年轻人进步都很快。


惜才如命的王小谟,更有以人为本的情怀和对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连续五六个小时的上机工作,四五十度的高温,为了改善工作条件,他力排重议,并自己承担压力和技术难题,在预警机上安装了厕所和空调。


对预警机团队来说,王小谟不但是他们的技术科研的导师,他的人格魄力更成为他们做人的楷模。年过七旬的王小谟依旧拥有着和年轻时一样的爽朗笑声,岁月仿佛在这笑声中凝固,没有侵蚀掉最初的快乐,反而更滋生出坦然与豁达。看似信马由缰的言谈间,他作为科学大家的气质尽显无疑,那是一份沉静沉稳、遇事不慌不忙的态度,是一种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从容气度。


成大器 凝结预警机精神


谟者,谋也!王小谟,以个体之“小谋”撬动国家预警机事业之大略,远瞩,执着,倾情,善任,忠铸大成。


在总经理熊群力看来,王小谟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实至名归”。因为在中国电科为军工电子事业不断突破国际封锁、探索中国人的自主创新道路过程中,王小谟是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特别是在预警机工程中,王小谟是名副其实的“总设计师”。


“王小谟有着老一代科学家特有的才华与气质,严谨,务实,对技术发展趋势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洞察力,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始终坚持‘中国人必须自己干’,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和整个中国电科团队,在国际严密封锁、国内基础有限的情况下,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推进了中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的发展。”深受军工文化浸润的中国电科党组书记樊友山认为,最高科技奖的获得,不仅是对王小谟本人的肯定,更是对以王小谟为代表的“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研制团队和军工电子人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


电科院副院长陆军说,“王小谟既是科学家,又是战略家,还是实践家。他带领我们这支队伍攀登上两个科研高峰,一是雷达,一是预警机。从基础元器件到所有设备,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他认为,“老一辈科学家既为我们创造了科学的辉煌,又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预警机精神,是对王院士忠诚于祖国事业的最好诠释,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的反映,是鼓舞我们奋战在国防科技一线工作者的豪言壮语和坚定誓言。”


对于这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王小谟是一如既往的从容和淡定。王小谟一再强调“科学不可能一个人来承担”,在预警机的研制过程中,如果没有数代军工电子人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积累,如果没有整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坚强后盾,没有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同,没有军方、各部委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中国预警机也许只能是空中楼阁。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王小谟仍然坚持在科研一线,他现在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平时,只要没有外出开会或其他公务,他每天都坚持上班,每周都会到实验室与课题组年轻同志一起研究讨论技术问题,并检查课题进展。他还在谋划祖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蓝图,他还在为预警机事业发掘更多的“千里马”。


王小谟说,他的一生没有什么遗憾,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但只要生命没有到达终点,他便有创造无数可能的机会。他说:“预警机并没有到头,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做到真正的国际领先,要引领世界预警机的发展。”他还说,“不光是预警机,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再创新的问题。我们搞装备的,国家的需求就是目标。”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