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江苏:推进“两化融合” 服务“两个率先”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必然趋势。“十二五”时期,江苏省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叠加、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已成为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依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全省28个“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也是省政府发布的第一个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对制定《信息化规划》高度重视。省委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省政府在部署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首次将《信息化规划》作为省重点专项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科学推进经济社会各信息化作了高度概括和全面阐述,为《信息化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指导。《信息化规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集中省相关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多方智慧形成的。在《规划》研究起草阶段,规划编制组根据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组织开展了信息化若干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的前期研究,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江苏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并就“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工程、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组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征求国家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衔接国家和省级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密切跟踪部分兄弟省市信息化规划编制进程并开展比较研究,努力使《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集聚众智、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


《信息化规划》主要特点


《信息化规划》全面分析了江苏省信息化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着力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围绕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时期发展新要求,力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深度融合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应用持续走向深入。


二是宏观指导和微观建设的关系。充分考虑信息化“面”与“点”的衔接,坚持目标任务与工程项目兼顾,努力增强《信息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是承前启后与持续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了信息化长期发展成果和优势的同时,努力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农业现代化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等发展新需要,丰富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四是技术应用与产业支撑的关系。努力发挥江苏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充分依托江苏良好的传统产业基础,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重大应用,实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良性互动。


《信息化规划》主要内容


《信息化规划》由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和原则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工程、保障机制和推进措施四部分组成。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江苏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由“十一五”时期的成绩和问题、“十二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两部分组成。


“‘十一五’时期的成绩和问题”从“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电子政务成为政府履职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地方信息化发展各具特色”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取得的成就。同时,概括总结了当前全省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从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上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江苏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概括而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提升和社会转型的关键要素。以创新、融合、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战略部署的重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已成为江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重大选择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基础支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转型加速、公共需求更趋强烈、利益诉求更趋多元,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透明、高效、便捷、均等的要求日益提高,客观上需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使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总体思路和原则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信息化规划》确定了“一条主线、四个坚持、一个支撑”的“十二五”发展思路。“一条主线”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四个坚持”即“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全面实现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坚持统筹规划、深化应用,全面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一个支撑”即“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通过不懈努力,“为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息化科学发展示范区、率先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并立足江苏实际,《信息化规划》确定了“统筹协调、共享协同、应用驱动、融合创新、惠民优先、安全可控”六个原则,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贯彻这些原则,切实适应发展趋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信息化的支撑要素和应用领域,《信息化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83,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新突破;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环境不断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民信息素质普遍提高,力争把江苏建成全国信息化科学发展先行区”。并据此提出了经济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安全7类具体发展目标。为增强目标的可实施、可评价性,《信息化规划》集成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已形成共识的30个可量化指标,创制了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十二五”时期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指标分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指标,如: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平均覆盖率等;约束性指标是国家和省有明确要求、必须实现的目标,如: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行政村光缆通达率、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等。


重点任务和重要工程


围绕主要目标,《信息化规划》提出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7大重点任务、24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的主要内容、路径和举措。


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其中,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和高端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内容,提出了两化融合应用示范、传统产业与主导产业智能改造、信息化助推节能减排、电子商务推进、信息化“兴农惠民”5项工程。


二是注重统筹规划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政务公开、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任务。《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核心业务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等内容,提出了主要业务深化应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3项工程。


三是坚持繁荣有序并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是弘扬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之一。《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新型业务、做大做强新兴网络文化产业、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等内容,提出了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工程。


四是贯彻民生优先宗旨,强化信息惠民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是江苏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省委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普遍服务、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民政信息化、深化环保信息化、提升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水平等内容,提出了教育资源普遍共享、医药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民政服务信息化、生态与资源环境智能化管理、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交通运输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8项工程。


五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信息设施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载体。《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统筹建设信息化基础网络、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加强无线电设施管理与应用等内容,提出了信息网络升级与普及工程、三网融合应用示范、农村信息终端应用普及工程3项工程。


六是确立高端发展取向,提升信息产业层次。建立自主可控、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是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应用的物质支撑。《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等内容,提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高端发展、物联网产业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3项工程。


七是完善体系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全面推行等级保护和评估检查、完善网络信任体系、深化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加强自主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业发展等内容,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为加强对省级信息化建设的统筹指导,《信息化规划》采用规划带重大建设项目的方式,确定了20个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引导推动的省级信息化重点工程。同时,考虑到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期,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为便于内容理解和知识普及,在《信息化规划》中设立了17个知识专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解释和补充说明。


保障机制和推进措施


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明确从“强化组织领导体系、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人才集聚高地、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重大课题研究”等6个方面建立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机制和推进措施,并对做好《信息化规划》的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相关链接


江苏“十二五”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目标


省级两化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建成50个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50个以上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产业服务园,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0家试点企业并通过示范项目推进万企升级,建成100个以上省级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


传统产业与主导产业智能改造工程


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


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网络购物交易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商业银行普遍发行金融IC卡;基本实现金融IC卡联网通用。


信息化“兴农惠民”工程


纵向贯通的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形成若干年交易额超过5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批重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政府主要业务深化应用工程


政府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完善;建成高水平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省级数字档案中心和省级网络化应急管理平台。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化工程


县级以上行政权力全面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普遍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在线办理。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程


建成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基础数据普遍共享;全面建成企业、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市企业信息的交换、共享、备份,初步实现个人信用信息服务。


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工程


文化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基层服务点全覆盖;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立全省统一、覆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多层、交互、自主、共享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90%%。


医药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成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建成省、市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支持农村基层的县(市、区)级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成功能较完备的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和医疗、医药、医保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完成省“金保”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完成全省集中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建设。累计发行社会保障卡4000万张。


民政服务信息化工程


建成全省统一、覆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国防与军队、社会专项事务等的民政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和民政社会服务信息平台。


交通运输信息化工程


建成覆盖全省的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水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数据即时交换;完成内河航道网智能航运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现长三角地区船舶“一卡通”联网服务;提高全省公交“一卡通”应用规模和服务水平,实现全省出租汽车“一号叫车”服务,实现ETC专用车道对路网所有收费站的全覆盖,本省ETC用户数达100万,ETC车道流量占比达40%%。


生态环境监控共享平台工程


建成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控共享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监控运行机制,实现省、市、县业务协同和监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90%%以上市、县(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信息网络升级与普及工程


“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全面建成,城市光纤到楼、光纤到户通达率大幅提高,农村全面实现行政村通光缆、自然村通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小区新建或改造中推行统一的光纤宽带共享网络。建成基本覆盖全省城乡的地面数字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发展工程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4万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1500亿元,平板显示产业7000亿元。


物联网产业培育工程


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构筑物联网产业率先发展的高地,努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工程


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软件出口超过12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工程


建成省政务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平台、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平台、信息安全产品检测平台;完成省灾备中心扩能扩容建设,满足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灾备需求。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