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深化改革 创新突破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大变强

201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首次迈入3万亿元台阶

根据快报数据,我国软件产业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超过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低于上年6.9个百分点,超过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13.6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突出

2013年,面对全球云服务、大数据技术浪潮,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积极调整,谋求转型,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持续上升。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分别增长23.8%%和31.9%%,软件产品收入增长25.7%%,信息系统集成增长17.3%%,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17.2%%,IC设计增长28%%。

(三)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

2013年,软件产品登记数为39821件,同比增长11.5%%。软件著作权登记数为164349件,同比增长18.04%%。全行业投入研发经费增长6.3%%。通过开展联合攻关,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办公套件)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得到有效提升,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取得突破。

(四)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中心城市增速继续领先

2013年,全国15个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55%%,同比增长26.8%%,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7个中国软件名城实现业务收入1.65万亿元,占全国收入的54%%。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中西部地区对软件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西部、东北及中部地区分别增长27.3%%、29.8%%和27.5%%,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五)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2013年,软件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从业人数达到460万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9.2%%,比人数的增长多8.8个百分点。淘宝网注册用户超过5亿,每天访问购物的消费者超过1亿。2013年淘宝平台(含天猫)支付宝成交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60%%。据有关部门统计,共有962万人通过网上商店直接就业,个人网店占96.3%%,社会弱势群体占45%%,新增就业达470万人,有力地拉动了就业。软件技术在工业、金融、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深化应用,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的支撑和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13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我司按照部党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强化需求导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以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软件能力”和“系统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也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积极落实软件产业政策,做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

一是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联软[2013]64号),召开宣贯会,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工作。二是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2014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13~2014年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工作。三是调研各地规划落实情况,评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按照国发4号文件投融资政策精神,北京市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联合数家银行开发软件贷、知产贷、中小微企业私募债等金融产品,累计为121家中小微企业融资9.6亿元。2013年,浙江省落实产业政策,为软件企业减免税超过60亿元,深圳市为软件企业减免税达到50亿元。

(二)深入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促进软件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分别召开创建试点工作总结会,授予北京、上海两市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二是分别与湖北省武汉市、福建省厦门市签署部省市合作备忘录,启动武汉市、厦门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三是加强与辽宁、福建两省以及沈阳、大连、厦门、福州四市的沟通交流,研究推进四市申请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四是开展第三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认定工作,新认定西安软件园、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海南生态软件园、紫竹高新区4个园区。五是完成2012年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绩效考核工作,组织实施2013年平台专项,确定了10家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广州、深圳等软件名城陆续出台了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空间、资金扶持、研究开发、人才奖励、应用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杭州市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中,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显著,直接就业和带动就业人员超过160万,约占杭州市常住人口的1/5。

(三)做好资质管理工作,支持系统集成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贯彻落实行政审批改革精神,研究形成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认定划转行业组织工作方案,按时限要求稳妥推进资质认定划转工作。二是按计划完成了系统集成特一级企业资质的首次认定工作。经公示后,发布了首次获得特一级资质证书企业名单。北京、山东、辽宁通过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开拓重大应用市场、推动产业链整合等手段,扶持特一级企业加快发展。

(四)做好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国产软硬件集成能力建设

一是组织安全可靠系列项目联合攻关。在联合攻关平台完成了系统验证优化工作,系统性能显著提升,目前已陆续完成上线试运行工作。二是加强联合攻关平台建设,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共享,提升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推进安全可靠金融信息系统能力提升,建立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促进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产业生态体系发展。继续实施“核高基”重大专项“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课题,组织国内芯片设计、终端制造、应用开发、互联网服务等重点企业加强合作。二是支持基于智能分析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虚拟化安全防护系统等技术产品研发,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管理。三是开展大数据发展研究,提出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发展建议。广东省锐意改革,首个成立了大数据局,探索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四是支持科大讯飞、百度等骨干企业对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安徽省按照部省合作备忘录的要求,投入2亿元支持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并落实了语音产业园规划用地指标。

(六)推进云计算服务试点示范,创新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

一是继续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做好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利用中央财政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对阿里云、百度等15家项目承担单位予以滚动支持。批准哈尔滨市、西安-西咸新区列入国家第二批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支撑能力,健全产业链条。三是会同部相关司局,组织编制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上海市发布实施“云海计划”2.0,成立有150多家企业参加的云海产业联盟,设立云海产业投资基金,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

(七)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工业软件做大做强

一是起草《关于促进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初步提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围绕流程行业,重点针对石化、冶金等领域,支持相关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三是面向船舶、机械等重点工业行业,开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工作。福建省通过研究出台鼓励工业控制系统首台套应用政策,推动中海创自主知识产权的IAP系统中标神华集团福建鸿山热电厂百万机组主控仿真系统与辅控项目。

(八)研究先行地区典型经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是持续跟踪掌握重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对上海、广东等九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紧密跟踪上海“营改增”试点情况,研究分析试点政策对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影响。

(九)研究建立软件标准化体系,组织推进ITSS等重点标准研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二是指导ITSS工作组,继续开展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治理通用要求等标准的研制。三是指导广东省、湖北省和江苏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以及运行维护系列标准宣贯工作。四是协助推动《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财库[2013]189号)正式发布,推动国家标准GB/T 29264-2012与政府采购政策有机结合。五是推动SOA、用户界面、软件成本度量、办公软件、移动互联网、用户界面等重点领域软件标准研制,研究制定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六是组织标准化专家参与SOA、云计算、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七是举办了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首届云计算分论坛。甘肃省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加快推进“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做好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工作、创新分析方法和完成统计报告。召开企业座谈会,研究软件正版化与信息化工作衔接。配合做好规范市场秩序的有关工作。二是指导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第六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新评出信用企业48家。三是成功举办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和第15届高交会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题馆。四是开展产学对接。与教育部、江苏省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来自500多所高校的2200多个团队参加了大赛。指导成立“中国软件人才培育校企联盟”,指导各培训机构开展软件专业人才培训,2013年度共完成173047人次软件人才的培训任务。江苏省举办重点软件企业家培训班,成立IT企业家俱乐部,组织IT鹰才沙龙,营造优良的产业文化环境。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人才战略,出台了《厦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实施细则》。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

第一,首次提出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根据软件产业发展规律,明确政府与市场分工的边界,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手段,为软件产业发展营造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第二,系统提出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要求更加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软件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以国家专项资金及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撬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更多投入,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第三,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三中全会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要加强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发展路线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软件产业标准化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二)中央提出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会议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这对软件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软件产业是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制定全面的软件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研究支持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软件企业、高端软件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

从地位影响看,软件正在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信息是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数据挖掘处理、智能语音识别、商业智能软件等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兴起,大数据正在成为与新能源、新材料同等重要的新兴战略资源。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开始逐步显现,信息技术应用将从数字化迈向智慧化和价值化。软件和互联网的全方位结合,正有力地推动软件技术与行业业务深度融合。软件不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工具,而是主导业务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在生产领域,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业务知识深度嵌入软件,通过软件再造业务流程,实现“零件与机器的互相交流”。在消费领域,近年来国内涌现的微信、移动支付、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等,正通过O2O等方式深刻变革大众消费领域传统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孕育着信息消费新业态。

从技术演进看,软件的技术架构正在发生体系性重构。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迅速兴起,软件的技术架构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变。国内出现的去“IOE”现象是最明显的例证。去“IOE”是以互联网服务模式替代传统的软硬件产品,以分布式架构和开源系统替代集中式架构和商用系统,改变了IT系统的底层架构。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软件产业正进入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总的来看,我国软件产业已经具备一定产业规模,但仍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无法满足重大应用需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高端软件人才不足等问题。“棱镜门”等事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软件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核心,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尽快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新时期软件产业发展目标是由大变强,充分利用世界最大市场、最复杂应用和最有特色需求的优势,尽快掌握过硬的技术,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2014年重点工作

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业管理、强化市场导向、拓展公共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提升“软件能力”和“系统能力”,为促进信息消费、两化深度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实现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创新驱动,支持企业为主体,突破核心技术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好“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支持骨干企业在安全可靠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移动互联网软件发展。在“核高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专题组的机制下,继续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课题实施及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持移动互联网软件及关键应用开发,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部署面向WEB/HTML5和云服务模式,以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为载体的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

加快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和应用。发挥市场和应用对创新的拉动作用,继续支持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智能语音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研发和应用。加快在移动互联网、车载信息、数字电视等消费领域的拓展应用,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部省市成功合作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整合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应用需求,注重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重大项目应用推动云计算服务产业化。组织实施云计算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云计算服务产业化。

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持面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组织推进基于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具以及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升级改造工作。发展信息安全检测、评估、运维等专业化信息安全服务。

加快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强国家战略引导,研究提出发展我国大数据的思路和措施。重点突破数据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发展数据服务业,提升大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建设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协调推进大数据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支持开展应用示范。研究数据开放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

(二)创新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促进软件产业向城市集聚发展

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机制创新。已授牌城市要制定实施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计划,进一步加大资源集聚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管理机制,建立已授牌城市年度自查报告制度,探索退出机制。加强对创建试点城市的督导,试点城市每半年上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名城创建申请城市的统筹指导和分类推进,指导申请城市系统梳理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提出可行的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发挥软件名城及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着眼服务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大局和国家城镇化战略,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带为重点,进一步发挥中国软件名城及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软件产业向城市群集聚发展。积极探索二、三线城市发展软件产业的路径和模式。

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继续利用专项资金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引导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降低中小软件企业研发成本。重点支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SaaS、PaaS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标准规范建设,推进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三)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推进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在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发挥市场应用对软件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国市场需求的特色,继续推动党政机关、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示范,逐步实现应用、技术、产业、安全等环节协调发展。

加强产业支撑能力建设。发挥联合攻关基地的技术总体单位作用,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协调系统集成商、安全可靠软硬件供应商和测试机构,持续开展集成适配关键技术攻关,探索联合攻关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设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系统相关的安全防护与评测能力,推动建立相关制度和标准。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按照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梳理重点子行业,制定路线图,确定扶持重点目标企业。开展特一级企业培育工作,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指导系统集成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四)把握“营改增”政策机遇,以点带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强“营改增”相关政策研究。紧密跟踪重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营改增”等宏观政策对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影响。把落实国发4号文件与贯彻“营改增”政策相结合,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适时启动生产性服务业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广先行地区经验。推动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剥离,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加快发展工业软件,有效支撑两化深度融合

推动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鼓励产用联合,推动工业软件企业围绕工业领域实际需求,联合工业企业开展PLC、三维图形平台、工业控制系统等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及应用工作,提供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成熟度。探索开展工业制造和管理等全流程数据共享试点,打通数据链。

推进工业软件服务化发展。组织开展安全可靠工业软件和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广,依托工业软件联盟等行业机构,选择基础好的部分省市,通过举办三维CAD设计创新大赛、现场对接会等方式,做好需求对接。鼓励以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服务化等新形态向企业交付应用。

(六)创新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双软认定制度建设。贯彻执行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研究完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推动落实好国发4号文件等产业政策。从服务企业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双软认定的服务流程,让符合政策的企业更便捷地享受优惠政策支持。

开展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做好年度评估工作,做好明年认定准备工作。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申报工作,并积极加强对本地区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动态跟踪和服务指导,将相关扶优扶强政策落到实处。

支持开展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测评服务。充分发挥第三方评测机构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第三方测评服务,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新业态规范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工作。围绕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加强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化行业发展形势研判和预警分析。加强对软件产业服务化、网络化等重大趋势和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加快重点软件标准研究制定。标准化是推动软件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加快研制SOA、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重点标准,做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工作。做好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相关标准工作。进一步完善ITSS框架体系,做好关键共性和基础性标准研制,研发支撑标准实施的方法论和成熟度模型。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等自主标准应用,组织标准验证与应用推广,开展运维标准宣贯和符合性评估,适时启动咨询设计标准符合性评估,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推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标准化体系,持续提升参与国际标准研制的话语权。

做好软件正版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软件企业创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计算机生产企业正版操作系统预装数据的分析统计工作,开展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工作专项检查。配合做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业指导职责,做好资质评定条件及标准和规范制修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资质认定科学公正。各地要按照工信部软[2014]79号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取消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相关工作,做好资质认定地方机构工作的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

加强产学对接。实施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好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责任编辑:苏滢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