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政策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抓住机遇,努力提升我国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

龚晓峰:《中国制造2025》开篇就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期对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并能够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产业,主要有四个特点: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广阔的市场,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与其他产业有广泛的技术经济联系。《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就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的主导产业。如何抓住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关系到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课题。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决定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次科技革命都极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都有若干标志性的技术和主导产业异军突起。特别是主导产业引领着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世界货币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进而使世界经济格局及力量得到重新调整,世界强国地位重新洗牌。

第一科技革命起源于英国,其标志为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到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凭借第一次科技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取得垄断地位,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这次科技革命开启了工业机器取代人力劳动和大规模工厂化劳动取代个体手工工厂的手工劳动历史,纺织、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大发展,轻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二战后英国由于守旧思想和管理落后,科技成果应用差,二产中的冶金、煤炭、造船、纺织等长期不景气,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石油、化学工业等没有及时作为主导产业,“大不落帝国”治终于衰弱了。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于欧洲,其主要标志为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如电流磁效应、电磁感效应及直流发电机等,伴随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电灯、电车、汽车、内燃机车、飞机及新兴通讯手段等迅速发展起来,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几乎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进行,比第一次科技革命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也更为迅速。特别是美国,把铁路建设作为带动全面工业化的火车头。在铁路建设的基础上,美国把钢铁、石油、机器制造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在初期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又把化学工业、电气设备与汽车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与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本次科技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在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发明和应用为标志,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众多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变革,同时,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得到深刻改变。对主导产业反应最敏锐的是美国,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美国开始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20世纪50年代后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逐步向日本和西德等国转移,自己则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最值得我们重视。从1951年到1970年用了仅仅15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大半个世纪才走完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其中重要的经验也是及时布局主导产业,1970年,日本在造船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一,在钢铁、发电、冶金设备、发电设备、机床、汽车、水泥、硫酸、化纤、纸张、塑料、合成橡胶等产量上,仅次于美国。1980年则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自从1980年后日本似乎就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没有及时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尤其是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越吹越大,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把心思用在所谓的资本运作上,大肆购买海外不良资产,研发投入则大大减少,产业“空洞化”问题异常突出,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20世纪90年代成为“失去的十年”,甚至失去了二十多年。

二、《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就是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急需的十大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赖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禀赋优势,依靠各种优惠政策等千方百计承接“四小龙”、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扩大要素投入进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由于不太科学的政绩观等原因,各级地方政府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招商引资,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作用,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我国的“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模式”备受争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没有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而是以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体系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在全球工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因此,在新常态下, 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迫切需要优化,质量和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中国制造2025提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这十大领域就是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急需的十大主导产业。

在制造业先进国家中,其制造业产品60%%以上的增值业务发生在服务领域,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范围较广。为此,《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正在成为我国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者深度融合,提升制造工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同步推进,大规模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同时,国内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人们对需求要求日益多样化,普通百姓已不满足企业提供的制造产品本身,反而越加关注产品质量以及伴随产品而产生的服务及功能。另外,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制造业本身的比较优势渐失,加之制造业领域激烈竞争,企业利润空间也不断减少。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不仅可以释放内需潜力、带动社会就业,企业通过面向客户的研发设计及销售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服务要素投入,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三、新形势下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将为每个主导产业诞生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千载难逢的契机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发达国家之间以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重组为契机,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把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体系。目前由跨国公司掌握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已经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跨国公司控制着80%%的民用技术研发、75%%以上的国际技术转让。

一个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比如,在日本工业现代化过程中,日本为了尽快使主要工业品产量和质量都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一个突出的经验就是一手抓企业的大型化,一手抓企业的专业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在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等主要工业部门都培育了一批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到1970年,世界十大钢铁厂日本占了5家(福山、君津、八幡、和歌山、水岛),世界十大造船企业日本占了6家,世界20大汽车公司中日本占了5家(丰田、日产、三菱、东洋工业、本田)。根据1991年的统计数字,世界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42家是美国公司、38家是日本公司。当然,重视大企业不等于歧视和抛弃中小企业,反而要让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成长。日本当年改造和利用中小企业的办法就是实现“系列化”(或者叫做“集团化”),把大量的中小企业变成自己生产配套设备、零部件或者实行产品加工的协作厂。当时汽车和机床就有上万个协作厂,而且是层层协作。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40年,从沿海开放到全方位开放,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从国外资本“引进来”战略到国内资本“走出去”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由相对封闭型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为今后我国制造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作经验越来越多,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宽,国际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参与相关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国际化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意识等方面需要大大加强。

2014年9月和10月,我国相继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形成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并有可能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更加积极地营造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环境,提升制造业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支持一批具有国际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借助全球资源,产业链条和资本市场等在境外开展并购和投资,最终在全球实现研发、生产、试验、营销的整套服务体系,带动我国制造业企业高水平、高质量“走出去”。

毫无疑问,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企业将面临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 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各级政府围绕十大主导产业“挑商选资”;另外一方面,要有效引导企业“走出去”,不能在国外“打内战”,要扶优扶强,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树立“中国制造”良好的品牌和口碑,防止损害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现象发生。国家有关部门还要防止主导产业“一哄而上”,搞恶性竞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异常迅猛,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层出不穷。因此,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领域只能是指导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官、用等各方面的作用,提高对技术、市场、产业等发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找准各自的定位,形成主导产业良性发展的机制。还要因地制宜加速积累,遵循主导产业发展规律,千方百计提升把握机遇的能力,提高抓住机遇的魄力,激发创造机遇的动力。

此外,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要与贸易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相衔接,互相配套,形成合力。

责任编辑:赵晨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