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半导体

多晶硅遭遇三条红线:单线产能3000吨以上

继2009年9月、11月对《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标准》”)进行了两轮广泛征求意见后,1月19日,工信部再度于北京召开座谈会,为《标准》的推出进行最后冲刺。当日,参会的企业包括无锡尚德、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中国主流多晶硅企业。


1月26日,一位参与《标准》起草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规模、能耗、环保,是《标准》为中国新建多晶硅项目划定的“三条红线”:单线产能3000吨以上,综合能耗不超过200千瓦时/千克,并减少污染。


以产能标准为例,“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目前,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四分之一达到了这个水平。”而目前已备案并准备建设的项目,在《标准》出台后,将有一半无法通过审批。


“已建成的我们不管,新上的项目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才能立项。”这位人士表示,此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但在《标准》出台后,将实行“审批制”,不符合《标准》的新多晶硅项目,将无法上马。


“《标准》估计将于春节后出台。届时,国内各省高达17万吨的规划产能,大部分将被腰斩。而一些正在建设的千吨级项目,也将受到冲击,或会缓建或停建。”同日,一位参会的多晶硅厂商高管告诉本报记者。


三条红线


“《标准》主要的调子,还是依据国务院的38号文。”上述多晶硅厂商高管说。


所谓的“国务院38号文”指的是,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009]38号文件”,对新建多晶硅项目单线产能、环保标准、还原电耗、综合电耗作出的限定: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应小于6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即将出台的《标准》对“单线产能”的要求是,所有新上多晶硅企业,单条生产线必须达到3000吨/年以上的规模。“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目前,世界领先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都在上大型项目,去年,新上生产线的规模为4500吨/线,今年已超过8000吨/线。”前述参与起草的人说。


在“降低电耗”方面,《标准》要求,新办多晶硅企业综合电耗不得高于200度/公斤,其中,主要生产环节“还原”要求不得高于80度/公斤,“这个要求比国外的要求要低,但比现在国内不少小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水平高,有利于提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水平”。


而在“环保”方面,《标准》则提出,要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要全部回收,对废弃物进行转化等具体要求,“生产商现在基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这位参与起草人士透露,在1月19日的座谈会上,争议的焦点是“相关强制指标是否定得过高”。1月27日,工信部还将召开第二次研讨会,讨论修改标准。


过剩之辩


2000年之后,受益于全球光伏产业的兴起,多晶硅价格水涨船高,价格从50美元/公斤一路上涨至2008年10月份的500美元/公斤,虽然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一路下滑至目前的60美元/公斤。但多晶硅丰厚的利润,仍引发了国内的投资热潮。


并且,由于多晶硅项目投资规模以及产值巨大,“都是以亿为单位,对带动地方GDP极有成效”,因此,“国内很多地区都想上多晶硅”。


“目前,除了西藏,中国其它省份都提出多晶硅的发展规划。主管部门下去考查,地方都表示,要在本地打造太阳能产业基地,都是千亿工程。虽然从投资主体看主要是民营,但实质上还是用的银行贷款,是国家的钱。”上述参与《标准》起草人士说。


赛维LDK一位人士预测,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至多可达2.5万至3万吨,基于今年世界光伏市场两位数成长的考虑,预计仍有40%%至50%%的多晶硅需要进口。这似乎也为中国多晶硅的投资热提供了佐证。


不过,2009年,虽然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仅为1.6万吨,但现有产能已高达5至6万吨。“现在的产能,完全能满足未来2至3年的生产需要”。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已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前述多晶硅厂商高管透露,早在2009年三、四月份,四川等地一些百吨级企业已在减产,并最终在年底停产。


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对本报记者坦言,“除了2008年以前投产的少数几个项目,2009年达到了60%%-80%%的达产率外,其他项目,特别是大部分是2008年下半年投产的项目,至今没有多少产量。”


事实上,质量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多晶硅“替代进口”。


据中电光伏副总经理杨方介绍,目前,该公司使用进口多晶硅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国内多晶硅料纯度不足。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纯度要求达到6N(99.999%%),而一些国内中小型生产厂家的产品纯度只有4至5N(99.9%%)。“太阳能光伏电池要求有20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期,我们还是更信赖进口硅料”。


一家西部多晶硅企业的管理层人士也表示,2009年,中国的产能只释放了三分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部分企业的工艺尚未过关,仅有洛阳中硅等少数企业可与国外竞争。而在成本方面,许多企业更是与国际大厂相距甚远”。


更何况,国际光伏巨头也在大肆扩产。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厂家——美国Hemlock公司已宣布,2010年,其将扩充1.3万吨/年的产能。


新产能腰斩


在此背景下,那些“小规模、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的新建多晶硅项目,将遭遇行业准入标准的阻击。


“国家希望通过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来解决这一问题。”上述参与《标准》起草的人士说。


在他看来,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前15家多晶硅企业“是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甚至在许多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40多家企业中,有20家左右存在环境问题,并且,少数企业由于工艺问题,能耗比较大。


前述多晶硅厂商高管表示,《标准》出台后,资本市场对多晶硅投资将做全盘考虑,“包括政府限制、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等因素”,“对千吨级小厂的投资,将会紧缩甚至全面撤退”。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17万吨规划产能中,60%%以上是单线3000吨以下的产能,“再考虑到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不过五六万吨左右”。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