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建议制定出台国家无源电子元器件发展战略

电子元器件可分为有源元器件和无源元器件两大类。有源元器件主要指当前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半导体芯片,而无源元器件(又称被动元器件)则包括了半导体芯片以外为数众多的一大类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滤波器、天线、变压器等,这类元器件与半导体芯片共同构成各类电子硬件系统。在过去的一年中,继美国政府对华为高端集成电路芯片的封锁令生效后,部分高端无源元器件(如功率电感器)也遭遇国际大公司断供,这一行动标志着针对中国企业高端电子元器件封锁已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扩张到了无源元器件领域,值得密切关注,积极应对。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在网信领域,应该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方针,坚持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的战略支撑。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建立完善稳健的基础设施 加速区块链与产业深度融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立新:摒弃“拉郎配”式设计 推动异构计算芯片原始创新

2021年是“十四五”的起步之年,要开好局谋好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AI)、5G、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集成电路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在人工智能、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数据的量和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架构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异构计算是继单核突破、多核堆叠之后的第三次算力提升方向,能更灵活地协调性能、成本和功耗,满足多样化场景的计算需求,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主流芯片架构。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淼: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促进基板玻璃产业规模化发展

新型显示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载体和人机交互窗口,正与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加速融合。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显示更高解析度的要求日益增加,大尺寸、超高清4K/8K显示对基板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是手机、电视、显示器还是车载屏幕,任何终端显示产品都离不开液晶基板玻璃这一重要载体。基板玻璃是显示面板的核心原材料,基板玻璃承载显示面板的电子线路,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面板的性能。因此,要求生产出的玻璃表面无瑕疵、内部无缺陷,同时对玻璃透过率、热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的要求都很高。

TCL华星副总裁张鑫:加快关键材料及核心设备本土化进程 推动面板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规模已经做大,而要做强,尚需努力。目前,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及核心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新型显示材料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终端应用推广难的问题突出。在加快关键材料及核心设备本土化方面,要推动面板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要通过国际化布局扩大本土化市场;在助力研发成果产业化方面,要通过融合化发展降低研发成果产业化风险,要提高研发成果产业化效率,要坚持绿色化生产。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新基建”助力 “双循环”催化 电子材料产业亟须加快核心技术研发

电子材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具有产品种类多、技术门槛高、更新换代快、专业性强等特点,是支撑半导体、光通信、光电显示、太阳电池、印制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和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经过持续多年努力,我国电子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补齐短板 增强工业互联网核心能力

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成格局三个阶段。“十三五”期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经过了三年打基础阶段,从概念走向落地;“十四五”时期将乘势大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五年,应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互联创新发展战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协同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焊接点,着力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全面增强工业互联网发展核心能力;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吴昕:打破数据孤岛 推进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5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7.8%。根据民政部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正式从轻度老龄化社会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给目前的健康养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给传统健康养老产业带来颠覆式变革。

芯来科技创始人兼CEO胡振波:加快打造处理器IP共性技术平台

芯片设计中的IP核(IP)通常指应用在系统芯片(SoC)中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可复用的电路模块,具有标准性和可复用性。而处理器IP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处理器指令集架构(ISA)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上游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也是最为关键的底层技术。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普遍注重应用层面SoC的开发,在底层技术上投入有限。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迅速膨胀而积累了大量的发展资金,但在核心技术链、关键供应链上仍然存在不少断点,忽视底层技术特别是以处理器IP为代表的关键核心环节,将有可能制约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副所长于宗光:打造IDM领头羊 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

集成电路作为聚集创新资源与要素的投资密集型朝阳产业,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投资最密集、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智能化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基建的基础和先导性产业。我国“十四五”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集成电路产业自然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担负起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使命。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业亮:拓展赛道 力争引领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为实现国家新基建、大物流、数字经济、信息强国等战略布局,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必须提供强大的韧性支撑。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19年世界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4540亿美元。2021年东亚区域的半导体制造市场预计会成长1330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全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科创事业,实现“跟跑、并跑、领跑”并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做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不断解决核心芯片“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抓住重大创新机遇期 打造自主可控的激光显示产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抓住战略机遇,加强自主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重大任务。新型显示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战略性高新科技的基础性并最具活力的产业,应用遍及工业、国防、教育、交通、通信、航空航天、医疗、娱乐等方方面面,每年产值为千亿美元级,新型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探寻发展电磁感知低轨星座系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瞄准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卫星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监测、勘探、导航、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与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一直是空天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一网(OneWeb)计划、星链(StarLink)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低轨卫星星座发展的热潮。那么,我国如何发展低轨星座?发展什么样的低轨星座?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纪丰伟:积极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

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发展期,这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带来挑战,为应对当前的危机和变局,新基建成为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化解疫情不利影响,构建新型供应循环体系,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彭健锋:五个方面发力 助推大屏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了“由大到强”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十四五”期间,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及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在新型显示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电子视像产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我为“十四五”建言 |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 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强调,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作用的深刻把握,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将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原总工程师、东方红三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闵士权:集中力量 创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由空基信息网络、天基信息网络与地基信息网络组成的一体化信息网络。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拓展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全球覆盖、宽带传输、军民结合、自由互联的必由之路。

我为“十四五”建言 | 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消除数据鸿沟,搭建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由政策推动的短缺经济和由资源推动的过剩经济,一举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迈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线、以数据为驱动力的创新经济,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行业壁垒和“孤岛化”、数字共享中“鸿沟”等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和基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快传感器产业化生态体系建设,突破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产品的“碎片化”,弥补数字产业链的技术短板,是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亟须解决的关键要素问题。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强:功率半导体: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率半导体器件并称为拉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两驾马车。如果我们将大规模集成电路比作现代社会的“数字大脑”,那么功率半导体器件则是现代社会的“电力心脏”。只有使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技术,才能高效发电、传电、用电和存电。功率半导体器件已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产业,是我国工业加工、汽车制造、无线通信、消费电子、电网输变电和新能源等应用领域的核心。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忠:培养“创芯”人才 探索“强芯”之路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焦点,也是各国在科研领域竞争的主战场。而芯片的核心正是集成电路。当前,中国面临的“芯”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集成电路人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因此,要摆脱“芯”困境,就必须加快培养“创芯”人才,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强芯”之路。

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冯士维:应加强芯片工艺研发和制造人才培养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政治性产业。总结“十三五”,布局“十四五”,对全面提升微电子产业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莉:优先布局核心IP 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21世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集成电路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而以软硬件协同设计、IP核复用和以超深亚微米为技术支撑的SoC已成为当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是集成电路的主流技术。SoC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其中IP产业的发展最为关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显示产业集群化发展

“十三五”前中期,全球显示行业规模进入高位后振荡调整,继续保持强周期性。我国显示行业产值与全球同步周期性波动,市场地位进一步稳固。2016年,我国显示行业整体产值达到565.35亿美元,达到“十三五”峰值,全球占比24.8%。2017年,我国显示行业开始出现周期性下滑。2018年,我国显示行业产值同比上涨7%,达527.39亿美元,全球占比24.6%。2019年,我国显示行业产值再次波动,同比下滑4.3%,全球占比则上升到25.6%。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鹏:布局新材料存储计算 实现新领域跨越发展

集成电路工业水平和规模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记和战略竞争制高点,集成电路芯片基础创新决定未来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其中存储和计算(逻辑、模拟)芯片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当前,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存储和计算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传统硅基半导体材料的存储计算芯片遭遇的“存储墙”和“功耗墙”问题日趋严峻,而顺势涌现的一些新兴半导体材料。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家电行业应在全球供应链和技术创新上掌握主动权

中国家电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家电工业积极向创新驱动转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加速升级,智能制造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及自有品牌全球影响力明显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居全球家电行业前列,基本实现世界家电强国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发展数字孪生互联网络 支撑虚拟现实深度应用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以下简称VR)是学科高度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辐射性强大的应用技术。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VR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VR + 成为发展趋势,为人类生产带来新模态,产生颠覆性影响。近年来更快速进入大众生活,为人类生活带来新体验,同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VR新兴产业。2019年全球VR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国内市场规模超500亿元。据赛迪智库预测,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900亿元,到2023年将达到4300亿元。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千目:加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是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核心载体。工业互联网对未来工业发展有着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赛迪智库信软所:发挥信息化创新引领赋能全域作用 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信息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加速步入智能互联、融合创新、全域赋能阶段,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等一系列新情况,应该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引领、赋能全域作用为主线,统筹考虑安全与发展、自主与开放、政府与市场、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着力补齐短板和前瞻布局。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服务工业质量品牌建设

质量和品牌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质量品牌建设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以5G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世界变局加速演化,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面对重重挑战,中央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下国内大循环是主体,要在外循环不畅的情况下,发挥国内生产和消费两大市场优势,完善内需体系,运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技术,将在发展数字经济,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集成电路产线建设务必强调科学布局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极其重要,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十三五”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强力推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有效促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产业整体规模预计可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8纳米生产工艺已经进入量产,先进封装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当代水平同步。“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这些成绩,为“十四五”时期开辟产业发展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主任屈凯峰: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 推动工业软件发展

以“CAX”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即计算机技术与工业融合的核心产物。CAX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通俗地说,CAD是替代手工绘图,CAE是替代物理实验,CAM是实现生产自动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互联网技术与工业融合的过程中,“CAX”将演变为“IAX”,即互联网辅助设计(IAD)、互联网辅助工程(IAE)和互联网辅助制造(IAM)。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部执行副部长徐步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促进芯片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芯片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扛鼎之作,其核心竞争力和财富就是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强化芯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对促进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牛建伟:工业互联网基础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链生态深度融合的产物。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工业互联网“323”行动计划,树立了“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网络化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完善,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百万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制造业新生态。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宋可为:全力推进开源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当前,我国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协同攻关,传统的创新组织模式无法适应快速的创新需求。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我认为,“十四五”时期,以新型举国体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全面借鉴开源模式。

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从网络化协同切入 构建航空工业智能制造体系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在“饥饿科技”领域需加强颠覆性创新

我国曾经错失世界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当今的信息革命为我国提供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好的机遇窗口,我们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颠覆性科技创新是特别重要的强力引擎。通过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瞄准关键领域,加强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对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