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刘捷明:做强国企 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





时间:2006年11月16日
地点: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福州总部
对话人物: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 刘捷明
中国电子报社总编辑 郭忠良


话说国企


郭忠良:多年来你都在研究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能不能谈谈你的主要认识和见解?
刘捷明:无论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安全,还是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来看,国有企业都占有主导的地位。国有企业搞得好不好,对国家全局影响重大。
郭忠良:国企改革经历了20多年,你认为目前国企的状况怎样,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哪儿?
刘捷明:国企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国有企业改革迄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6年,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实行放权让利、利改税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第二阶段:1987~1992年,以探索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改革,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活力;第三阶段:1993~1997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试点改革,配套措施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规范各类中介组织,为企业真正成为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创造重要的外部条件;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以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为特征,实行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方针,推行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战略性改组,实行政企分开,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到位,“一股独大”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其二,国有经济分布的领域还太宽,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还大量存在;其三,用人、用工、分配三项机制改革还不够到位,还难以与市场彻底接轨;其四,科学管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缺乏资本预算硬约束,经营风险的控制力较弱;其五,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政府鼓励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其六,发展动力不足,财政转型后国企缺乏现金资本供给,政府资源供给优势不断弱化。所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加以解决。
因此,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做专做精”、“做少做大”、“做活做强”。


做专做精


郭忠良:你说的“做专做精”,是不是针对“多角化”、“大而全”的问题?
刘捷明:是的。我国国有经济曾经是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经过20多年改革、调整,已有很大进步。但是,“多角化”、“大而全”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地存在。“多角化”就是一个企业经营涉及多个领域,“大而全”是指一个企业经营整条产业链。我们想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涉及到战略层面问题,“战略”就是要界定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我们讲的专就是专业化,世界500强绝大多数是专业化的产物。所以,国有经济布局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定位也要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优势和潜力的业务和产品,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典范。这就是所谓的“做专”。“做精”是战术层面的事情,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供给不足时代,讲求的是产品能做出来就好;现在已进入生产过剩时代,不但能做出产品来,而且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来。我们已是生产大国,全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满世界都有抱怨中国产品质量靠不住的声音。虽然,只是部分领域的产品和部分企业的行为,其危害之大不可小视。作为民族产业的传统代表———国有企业,更应该有民族使命感,做到制造产品精益求精,做出我们的民族产业竞争力,做出我们民族的信誉、做出我们民族的精神来。


做少做大


郭忠良:“做少”这个提法很新颖,请你详细谈一谈其内涵好吗?
刘捷明:好的。我先介绍一组数据:1998年到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3.8万户,减少了42.02%%;国有资产总额从13.5万亿增加到22.3万亿元,增长了65%%;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9.33万亿元,增长了79.1%%;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7525.4亿元,增长了34.2倍。到2005年,有19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比1998年增加了14家。
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额、利润、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创新能力都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所以,企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强大,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来说,要做大做强,就要贯彻中央的方针,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将资源调整到关键领域,并且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包括采取产业整合、资产购并重组等措施,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少量的企业中,中国国有企业有100家进入世界500强就非常了不起了,有1000家具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就不得了。继续做几十万家、什么都做,是不可能做好的。现在中央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国企一定会做好的。


做活做强


郭忠良:国企机制“不活”,关键问题在于创新不足。当前,创新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攻“堡垒”。对此,你有何看法?
刘捷明:提升国企的创新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推进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管理创新,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要害是完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摆脱行政干预,把企业推向市场,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制企业,只有市场特性,没有资本来源的属性,都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主体,都受到同样的法律保护和约束。除少数中央属企业履行维护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职能以外,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推行股权多元化,鼓励外国资本、私人资本入股,更要鼓励企业内部经营层和骨干员工入股,使之成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才能搞活用人、用工、分配机制,才能实施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股东只要管投资方向、制度安排、资本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不要去管经营层面的事。这样国有企业就会有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样的机制、一样的竞争力。这是做活国有企业的根本之道。
郭忠良:产权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
刘捷明: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从行政管理体制上政企已经分开,国资委作为监管机构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权利。但是,由于政府是国有企业真正的出资人,所以政府不可能撒手不管;国资委不是企业法人,必须通过国有独资资产运营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国有独资运营公司和国有控股的生产经营公司四个层面的关系。要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实行三个分开,即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分开;国资委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分开;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投资管理职能与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职能分开。三个分开有利于形成国有资产出资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生产经营企业三个经济行为主体权责明确的产权责任约束体制。尤其是要自上而下充分授权,其中,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作为中间层次尤为重要,它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做活国有企业的基本保证。
郭忠良: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品牌,在制造业的很多领域还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许多关键技术还要从国外引进。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国企的科技创新能力?
刘捷明: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中国企业任重道远。科技创新是提升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可能做强,就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企业既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就要发挥主动性,国有企业在民族企业中具有相对的科技创新优势,更是责无旁贷。一要加大自身投入。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投入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经费占全球的80%%和71%%,2005年美国私人企业投入研发费用达2000多亿美元,2004年我国高新产业的主力军电子百强研发费用仅为37.6亿美元。因此,中国的企业搞科技创新,不能存有依赖政府的思想,要肯于投入、敢于投入、善于投入。二要处理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只要自己能解决的就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自己不能解决的该引进的就要引进,引进之后就要致力于消化、吸收、再创新,避免重复引进;牵涉到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的东西,就要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精神,在政府的引导下,产学研同心协力攻克难关,实现原始创新。三要建立健全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包括以荣誉、薪酬、股权等作为激励内容,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人员的应有价值。
郭忠良:在管理创新上,你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
刘捷明:我认为必须加快推行国有资本预算管理。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的特性就是要追逐不断的增值,过去我国的国有资本追逐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甚至是没有明确目标的,这就是与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管理的最大差别。后者具体表现就是每年都有硬性的资本预算,跨国公司在中国机构的CEO没有实现年度预算目标的,是很难再当下去的。跨国公司的CEO资本预算管理,是管理和被管理考核的核心。我国的国有企业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经营,就必须实行国有资本严格的预算管理。这是国资管理的核心,国企管理的中心,国企做强的基础。
郭忠良:你阐述的“做专做精、做少做大、做活做强”这些观点,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刘捷明:我认为做强是目的,前面几点都做到了,做强就“水到渠成”了。


贵在实践


郭忠良:我们了解到,你不仅对如何做好国企的理论研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倾力付诸实践,是这样吗?
刘捷明:理论研究谈不上,实践是我的本职工作。搞企业工作没有理论指导不行,但只有理论更不行。就像走路一样,你只知道目标在哪里,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就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所以,更可贵的是实践。
郭忠良:大家都说,这几年你们集团改革力度很大,发展也有明显成果,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捷明:改革、发展、稳定,本来就是我们国企工作的主旋律。我们集团是2000年福建省政府机构改革、政企分开的产物。底子薄、包袱重,形势逼人,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根据中央的精神,省里的部署,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全面完成了工厂制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了全系统万余名职工的固定工身份转换工作,有120多家中小企业通过改制、转让股权、资产处置等措施,使国有资本顺利退出。在发展方面,我们也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五年多来,通过深化改革、资产重组,使得国有控股骨干企业全面实现赢利;通过自筹资金,引入5家跨国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已全面投产获利。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我们虽然尽力了,但是,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郭忠良:我们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注意到,你们集团在新的5年将有一系列的新举措,你作为董事长,是如何考虑这些问题的?
刘捷明:作为董事长,我的思考点是做什么,找谁做,制度怎么安排,经营环境怎么营造。关于“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打算可以归纳为6个关键词:“战略”、“基地”、“项目”、“资金”、“合作”、“创新”。
“战略”:就是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子。“专业化”是指专注于IT产业的部分优势领域,“规模化”是指产业产品的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国际化”是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地壮大自己。
“基地”:就是建设一个新的生产集中地。我们已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500亩,作为3-4个骨干企业新的生产基地。
“项目”:就是上几个对本集团乃至本省影响比较大的新项目。其中重点会放在IC、LED和其他新型元器件领域。优先要抓好省政府确定的3000亩海峡两岸IC产业园的首个8英寸IC制造项目带头带动工作,即牵引海内外资金,1至2年内动工建设1条8英寸IC生产项目。
“资金”:就是要筹措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资金。一是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以增加资本金;二是通过改股份制上市,从资本市场持续募集资金以充实资本;三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获取合理财务成本且使用周期较长的资金作为补充。生产性企业微利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尽量减少使用商业银行贷款,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回报率,增强企业财务抗风险能力。
“合作”:主要指与跨国公司合作,在福建共建显示器件、IC和数字音像产品3条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之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创新”:主要指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中心作用,迅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一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郭忠良: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IT产业是福建省最大的产业,你们在对台合作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刘捷明: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既是服务全国大局的需要,也是自身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福建作为全国IT产业大省,与台湾的IT产业有较大的互补性。我们集团过去与台湾同业已经有了许多合作成果,今后更是大有作为。我国现在已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IT产业板块,和一个福厦IT产业走廊。我们福建业界人士都希望有朝一日变走廊为一个海峡IT产业板块,这不是不可能。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加紧努力,加强与台湾同业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加强IC产业、新型显示器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相信闽台IT产业合作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我也相信我们集团必将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闽台IT产业合作,为我省IT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更多的贡献!


个人简历


刘捷明


1957年10月出生于福建闽侯,厦门大学MBA。
现任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高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


刘捷明国企工作的“十种关系”


哲一



作为学者型的企业家,刘捷明“人如其名”,思维敏捷,博物审明。当记者问他,其口才是不是在厦大(厦门大学)讲课时培养出来的,他“正色”道:“全是经验的累积,与口才无关”。不过记者还是相信口才与他在厦门大学做兼职教授有些关系。
当然,“经验”之谈确也是真的。从刘捷明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从基层“滚爬”出来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而且据说正是多年的基层经历使他当初参加公开选拔省电子工业厅副厅长“脱颖而出”。
难能可贵的是,刘捷明的实践变成了经验。采访中,刘捷明给记者总结了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十种关系”:做少与做大的关系,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自主创新与民族产业的关系,国际竞争与跨国合作的关系,鼓励出口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产业环境与产业集聚的关系,政府政策与产业振兴的关系,行业协会与行业自律的关系,企业家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做少与做大的关系”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深化国企改革,做少!从企业家和管理学教授的角度,刘捷明为我们阐释了“有所不为”,即无为者则不为之。具体来讲,就是国有资本要从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中退出。他说,经过5年多的努力,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通过转让股权、清算、关闭、歇业等方式,国有资本分期分批地从120多家一、二、三级非电子信息主业或劣势企业中退出。
他强调,“有所不为”这一手要硬,就是在好的配套政策环境条件下,国有资本要更坚决更迅速地从劣势企业退出。实行零亏损预算,尽快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土地等资源,做好关闭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但“退出”不是“退却”,必须“善后”。据了解,当初集团将福建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福州福日视听器材厂等企业土地资源,通过政府收储拍卖,其变现资金首先用于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存续的旧体制弊端,为改制的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此外,改革开放与有序运作相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妥有序推进,把好事做顺、做好。他说,所谓有序运作,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要遵循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二是风险控制,特别是投资、融资、担保等事项都要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三是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四是进则有章,退则有序。
国企改革,须先明理,迅捷方有依托。通过这次采访,记者对国企改革的认识无疑又加深了一步。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