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桥头堡”和“风向标”






深圳华强北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集散地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构建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和软件研发生产出口基地。深圳电子信息产业30年的发展历史,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成就,生动阐述了“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内涵。



30年铸就“电子大市”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张规模阶段。这一阶段从1980年开始到1990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13%%,主要特征是铺摊子、上项目、打基础,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本的投入,主要依靠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水电价格以及税收等政策优势吸引大量外资企业。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人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揭开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序幕。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以加工贸易起步,通过大量利用外资,迅速扩张产业规模。1990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从来料加工起步到以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行业结构,以外商投资为主的投资结构和以“三资”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产值从1979年的不到500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78.24亿元,增长了1564倍。


第二阶段是优化结构阶段。这一阶段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4.5%%,主要特征是开始抓高新、转方式,经济运行态势趋于平稳,增长动力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作出了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1995年、199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通过积极实施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举措,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日趋优化,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软件产品等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1136.23亿元,是1991年的10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10.77亿元,是1991年的12.5倍,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第三阶段是提高效益阶段。这一阶段从2001年开始至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3.7%%,主要特征是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的投入。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04年深圳出台了《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2006年更是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将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形成了支持创新的“1+N”的开放的政策体系。优良的政策环境,使得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自主创新水平不断跃升,产业经济效益、能效水平等各项指标持续提高。



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占全国15.8%%的比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软件业以占全国17%%的比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从1980年到2007年,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56.6%%,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06.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9%%,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贡献率较1987年当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1.7亿元。在软件业方面,2007年,深圳软件业总收入达到813.5亿元,同比增长36%%,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13%%,成为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对GDP贡献率突破10%%的城市。与此同时,深圳的手机、程控交换机、通信基站、彩电、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等多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手机产量占全国30%%,彩电占全国21%%,程控交换机占全国32.6%%,半导体集成电路占全国15%%,微型计算机占全国16%%。


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行业结构来看,实现了从以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为主向以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软件业也异军突起。2007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62.76亿元,增长28.3%%,占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的37.2%%,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47.34亿元,增长17.0%%,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29.5%%。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中竞争优势最明显、市场前景最广阔的行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业,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运营商为龙头,集通信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于一体的完整的通信产业链。从企业结构来看,实现了从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到外资、内资企业并重发展的转变,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生力军,以华为、金蝶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产品结构来看,实现了从以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到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等投资类产品并重发展的转变,程控交换机、通信基站、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等高端产品增长迅速,在全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深圳按照国家“大公司”战略的部署,重视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龙头骨干企业。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深圳市有10家企业入选第21届国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9家企业入选第20届国家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007年,全市有鸿富锦、华为、中兴通讯、富泰宏、创维、长城科技等10家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占全市电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58.1%%,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支撑作用。通信设备行业的华为、中兴,计算机制造业的鸿富锦、联想、长城科技,家用视听行业的康佳、创维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龙头企业。另外,迈瑞、微芯生物、研祥智能、赛格导航、朗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也成为相关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软件业方面,2007年深圳有9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华为、中兴名列第一、二位。目前,深圳在以下三大软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以金蝶、金证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以腾讯、迅雷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以华为、中兴、迈瑞、科陆、同洲、航盛为代表的嵌入式软件。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最重要的产业载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多年来,深圳通过建设各种公共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创新链条,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产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截至2007年年底,在深圳市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就有华为、中兴、康佳、华强、创维、航盛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好易通、国人通信、金证科技等3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采用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在品牌创建上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深圳速度”。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品牌队伍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先进的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汽车电子、平板显示、软件等6大产业链是深圳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优势产业。截至2007年年底,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华为、中兴程控交换机2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占全国20%%;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2个,占全市的22%%;拥有商务部“重点出口名牌”5个;“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7个,占全市总数的64%%;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26个。品牌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促进整体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2007年全市电子信息名牌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约620亿元,占同期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41%%,贡献的税收占电子产品制造业比重超过70%%,品牌带动战略成效明显。


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在利用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7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97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8.93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3倍。截至2007年年底,包括松下电器、三星、惠而浦、英特尔、甲骨文在内的近30家列入世界500强的电子信息企业在深圳投资,深圳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额占全国约20%%,软件出口额占全国近50%%,深圳已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出口基地之一。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深圳企业加快融入全球经济链条,纷纷“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制造基地、承建电信工程等。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共有运作正常的境外企业和境外机构436家,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英国等国已设有20多个研发型企业,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些企业80%%以上为电子信息企业。



推动电子信息业由大变强



20世纪80年代,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结构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生产经营方式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虽然当时华为、中兴、康佳等企业已成立,但其研发和品牌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当时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研发和品牌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逐步意识到产业不能锁定在加工制造这一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而必须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于是,深圳开始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有力推动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演进。1995年、1998年深圳市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新产品研发费用补助及创业投资补贴等。为鼓励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圳市科技发展资金的85%%以上用于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动和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并对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和300万元资助,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市设立分支机构给予300万元资助,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助,对在深圳市注册的科技型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予以资助。同时,深圳不断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电气产品检测中心、南方手机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深圳经济结构虽然以工业为主体,但并不是孤立地发展工业,而是着眼于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着力培育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使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多年来,围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深圳构建了4大生产性服务体系。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而开放的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分行(分公司)以上金融机构160多家,深交所、平安保险、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极具竞争力;二是组成了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仓等高密度国际保税物流为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稳居全球第4位;三是建立了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全行业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10余个;四是构建了以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为核心的产品技术展示交易体系,高交会从1999年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为企业产品技术展示和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易平台,深圳平均每5天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展会,平均每年有关电子信息产业的较大规模的会展超过20个,包括国际消费电子展、全国电子展、光电博览会等几大电子展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深圳发达的商贸流通业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华强北电子市场已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和金融结算功能为一体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极大地完善了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产业的原材料供应链。


为促进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从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上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在政策措施方面,早在1988年,深圳市就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关于发展特区私营企业的若干规定》;1992年,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民间科技企业管理规定》、《深圳经济特区私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2003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一系列实施细则;在组织机构方面,2002年,在市经贸局设中小企业处;2004年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由市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深圳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小组”;2005年,又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由市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深圳市民营及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领导小组”。此外,为完善民营及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圳市财政先后投入超过20亿元,组建了旨在解决民营及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创新投资公司”等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设立了“深圳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从市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趋势依然明显,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将逐步由制造领域向研发服务领域转移,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日渐活跃,产业融合与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未来5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发挥产业基础坚实、产业配套完善、产业创新氛围活跃等竞争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效益深圳、和谐深圳”,巩固提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设备制造业,重点突破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等高成长性行业,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努力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培育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电子大市”向“电子强市”的转变。



外引内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扶持力度。2002年深圳制定了《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以将近一半的篇幅规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结构调整方案,同时制定了计算机、通信产业、微电子与基础元器件、数字视听、软件等5大行业的结构调整方案,对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原则、重点、推进政策等内容作了全面的规定,有效指导和推进了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2006年深圳颁布了《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再次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予以重点规划。深圳还设立了产业技术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和软件发展专项资金。其中产业技术进步资金主要用于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市属公共技术平台等。软件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深圳市软件企业成长壮大。科技研发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


深圳是香港连接大陆的唯一陆路通道,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利用特区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大量引进“三来一补”企业,逐步积累了产业基础,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逐步走上OEM-ODM-OBM的升级之路。同时,瞄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知名厂商,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富士康、三星视界、日立环球、赛意法等一批外资企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引进来”相对应的是“走出去”,深圳电子信息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相继落户深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产业的出口优势。


然而,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走出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制造产品利用的仍然是深圳的劳动力、深圳的土地、深圳的电力,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深圳面临着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约束,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也日趋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以资本、技术等形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和市场,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决定》,将“走出去”提升为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人才培育、境外经贸区建设、海外市场拓展、综合支持平台、风险防范与应急保障等方面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出去”。2008年4月,深圳与越南正式签订了深圳越南经贸合作区协议,标志着深圳在打造企业以集团军方式“走出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深圳在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商务交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深圳在推进“两化融合”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产业规划。深圳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全面规划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深圳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渗透融合、拓展的延伸策略,把电子信息产业链接到汽车电子、医疗设备、仪器仪表等数字化装备制造业,数字视听、数字家电等智能化消费品制造业以及军工电子产品制造业,形成雁型电子信息产业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二是抓好企业信息化。2004年深圳市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圳市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扶持办法》,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截至2007年年底,深圳共认定了76家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并给予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据统计,扶持资金以1∶10的比例有力地带动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专用设备、物流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和模具、黄金珠宝、印刷等优势传统产业占深圳市工业增加值近30%%,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上大有可为。2006年,深圳出台了《关于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的若干意见》,选择了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制造业作为促进“两化融合”的重点产业领域,借助先进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信息技术,着力提高装备制造的标准化、开放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



相关链接



深圳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六大领域



第一,计算机制造业。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大型计算机、网络配套零部件和周边产品等硬件制造技术和产品。


第二,通信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固定网络设备、移动网络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开发下一代网络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通信终端。


第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平板显示器件(TFT-LCD)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四,视听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视听节目制作系统、数字电视前端播控系统、网络传输设备、用户端接收显示设备和家用娱乐信息终端设备。


第五,软件业。重点发展面向应用需求、面向国际市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移动通信和信息安全软件。


第六,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电信增值业务、网络视讯和无线增值服务、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促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规模化发展。


2007年深圳电子信息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及比重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