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分析

深化知识产权运用 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编者按:4月26日是知识产权宣传日,今年宣传日的主题是“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行业知识产权工作,工信部在2014年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中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作与“两化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在知识产权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国电子报》特推出专题,对2014年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地方特色培育的实践探索以及上海、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市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运用的工作经验和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报道,详见3~4版。

——2014年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地方特色培育的实践探索

2014年是“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的深化实施之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工信部在2014年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中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深化知识产权运用,着力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工作体系,着力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政策措施体系,着力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知识产权资源,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体系,以智慧升级中国制造成效日益显现。

聚焦地方特色产业 深化知识产权运用

各省市在特色培育项目实施中紧扣地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运用需求,广泛聚合知识资源,全面深化知识产权运用。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知识产权博弈空前复杂激烈,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占领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是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瓶颈,2014年,各省市在特色培育项目实施中紧扣地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运用需求,广泛聚合知识资源,全面深化知识产权运用。

河南省紧紧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对接特色产业——食品工业知识产权运用需求,以食品工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开展“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奖”评选和“商标强企”活动,推动食品工业强省建设。

甘肃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特色产业——陇药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链中普遍存在创新产品缺乏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面向陇药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帮助陇药企业进行老旧品种二次开发和专利挖掘,对企业知识产权布局进行指导,探索形成了适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运用知识产权的路径与模式。

宁夏立足穆斯林产业的特殊需求,将民族特色的品牌建设和清真产业的技术标准、检测、认证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一套运用知识产权,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品牌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模式,为宁夏民族特色产业市场竞争优势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立足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运用平台,将知识产权运用融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文章中来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中,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标准建设,确立产业优势。

主动作为 以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各省市在特色培育项目实施中主动作为,以知识产权产业化为突破口,将智慧转化为升级中国制造的力量。

以智慧升级中国制造的核心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促进中国制造向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跃升。然而,严峻的现实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率较低,知识产权运用与产业创新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一直严重制约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竞争。面对这些难题,各省市在特色培育项目实施中主动作为,以知识产权产业化为突破口,以增强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为核心,着力搭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活化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有效对接,促进特色知识产权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新优势,切实将智慧转化为升级中国制造的力量。

上海市立足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最为集中的张江和漕河泾产业园区,扎实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园区)知识产权协同应对机制建设和能力培育,整合知识产权各种社会资源,培育品牌支撑服务机构,推动产学研优势叠加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指导与服务。2014年,31个项目列入《2014年度上海市产学研合作计划》,专项资金支持3040万元。其中,成果产业化联合攻关专题12项,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专题19项,有效地引导和支持了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效合作与知识产权产业化。

广东省以提升重点产业基地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核心,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为目标,对已经开始布局海外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指导与培训,着力开展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产业基地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及海外应对机制。将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扎扎实实地落到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

湖北省积极支持和扶持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举办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和重点光电子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经验。在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主体企业化、运用形式多样化、运用内容综合化和运用体系协同化。

湖南省密集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知识产权与现有产业、科技政策措施对接,组织实施了“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每年在全省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点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主体,探索形成了了一条“专利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质量品牌”的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与创新发展之路。

江苏镇江着力加强产业知识产权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咨询服务体系。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开发设计了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平台,确定了重点产业骨干龙头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的辅导机构,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分别面向总裁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实施差别化的培训。探索形成了以服务能力提升助推企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的路径与机制。

(工信部赛迪智库知识产权研究所副所长 张义忠)

典型案例

甘肃: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截至2014年10月底,甘肃省培育工程试点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加了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797,同比增长32.9%%。

2014年,甘肃省工信委结合本地工业创新发展需求,选取了陇药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两个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实施了“陇药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用培育”项目,由兰州大学药学院等单位承担。

项目的开展有力推动了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重视,甘肃省申请和授权的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4年10月底,在同期全国下降3.8%%的不利形势下,甘肃省培育工程试点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加了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797,同比增长32.9%%。

陇药产业创新链中普遍存在应用开发脱离市场需求、中试力量薄弱、创新产品缺乏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为此,在项目实施中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提供最新的产品专利信息和专利技术,指导企业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产品升级过程中,延长了企业产品创新链,增加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成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及布局方面的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化平台,在产业转化过程中实现协同创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立足地方优势产业——陇药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用需求,建立了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平台充分调动国家和地方的优势资源配置,集成了产业知识产权的专题数据库,为地方企业了解国内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专利布局态势、进行专利申请和战略布局提供了服务入口和专业渠道。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甘肃陇药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兰州大学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利用自主研发的新药筛选系统,帮助陇药企业进行老旧品种二次开发和专利挖掘、布局工作,为企业拓展了研发思路和知识产权保护思路。

项目组还开发了相关的陇药和有色金属特色产业的专题平台和数据库,开放给地方主管部门和企业免费使用;并针对特色产业企业使用中存在问题,对企业知识产权布局进行指导,做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协调运用,形成网上互动机制。项目实施建成了专题平台网页3套。

宁夏:助推民族特色产业品牌建设

2014年,宁夏知识产权总量增长了10%%以上,全区发明专利申请1295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55.2%%,占比排在全国第三位。

2014年宁夏自治区经信委承担了工信部“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助推宁夏民族特色产业品牌建设”项目。项目组探索形成了一套运用知识产权,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品牌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模式。

2014年,宁夏选定的17家培育工程试点企业全部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试点(示范)企业的带动下,全区企业的知识产权总量增速迅猛,知识产权总量增长了10%%以上,全区发明专利申请1295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55.2%%,占比排在全国第三位。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8件,同比增长44.5%%,增幅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756件,同比增长34%%,增幅位列全国第四;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7件,PCT申请8件。截至2014年年底,宁夏民族特色产业中的菲洛索菲等10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04个品牌获“宁夏著名商标”称号。吴忠清真产业园被工信部授予首批全国20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

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和品牌发展机制更加健全。由宁夏以“骨干企业现有产品体系及品牌为基础,开发著名品牌的清真版产品”为空间布局,以“强化品牌塑造、树立宁夏品牌形象、积极对接国内畅销品牌,借势国内著名品牌效应及营销渠道,推出宁夏清真创新品牌”为重点方向,以“抢占清真产业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的制高点,形成宁夏清真产业”为知识产权体系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宁夏民族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宁夏民族特色企业知识产权和品牌实务能力普遍较弱的实际,项目组分行业选示范,组织了多场形式多样的针对知识产权和品牌专业管理人员的实务辅导和互动讨论,通过示范作用影响带动行业知识产权和品牌培育工作能力的整体提高。多次组织专家和示范企业到民族特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辅导,针对民族特色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应用培训。指导了区重点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民族特色企业开展品牌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自我评估,使企业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推动规模较大民族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相关技术专利数据库,加强“点对点”指导务实服务,助推区民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湖北: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扶持企业知识产权建设

截至2014年,湖北省已连续举办了10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累计推出科研院所科研成果36100余项。

2014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担了由湖北省经信委组织实施的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运用能力培育”项目。

湖北省以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为契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指导、扶持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2012年至2013年湖北省经信委向工信部上报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127家企业列为“培育工程”试点企业,2014年将稻花香集团等31家企业列为“培育工程”省级示范企业。在127家试点企业中106家企业管理体系导入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全省企业知识产权获得量年均增长16.5%%,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意识和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湖北省结合本省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搭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用合作的交流平台。自2005年以“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在武汉举办了“首届湖北省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以来,截至2014年,湖北省已连续举办了10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累计推出科研院所科研成果361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与融资需求6824项,签约项目5264项。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搭建了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大胆探索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积极进行交易模式的创新,先后推介专利成果1573项,累计成交金额达5494.1万元。“专利+股权”质押融资模式日渐成熟,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与9家金融机构签订了153亿元的专利质押贷款授信,促成质押贷款近15亿元。此外,湖北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了全省专利发展与引导专项资金。2014年全省专利发展与引导专项资金为2000万元,省知识产权局设立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等8大计划,提高以“后补助”形式支持的资金比例。

在项目实施期间,承担单位相继走访了省内部级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待转化重点知识产权课题。对收集到的课题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甄选,选出230项有产业化需求的课题在“湖北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平台”上发布,并向各市州经信委发布该230项课题,推介到企业。

湖南:政策驱动推进百项专利转化计划

2014年1~9月,湖南省工业企业专利授权10883件、申请14325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3%%和48.6%%。

2014年,根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的安排,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协同创新能力培育”项目,较好地实现了项目任务目标。

湖南省密集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知识产权与现有产业、科技政策措施对接。发布了《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运用能力要求落实到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工作中,完成了对19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2014年度评价,同时新认定了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布了《关于发布第二十批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制定印发了《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导向目录(2015)》、《关于发布2014年度“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重点新产品研发项目的通知》及《关于发布2014年度“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重点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的通知》,推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并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指导,推动知识产权积累快速增长。在专家指导下,湖南省试点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业机构,并对照《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评估推荐指标》进行了自评估。2014年1~9月,全省工业企业专利授权10883件、申请14325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3%%和48.6%%,其中试点企业知识产权年均增长超过20%%。在2014年(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中,湖南省获奖的专利项目94.4%%来自工业企业。

联合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2013年,湖南省经信委与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全省工业领域“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决定面向广大中小工业企业每年在全省工业领域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点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主体,由省经信委安排资金以“后补助”的方式对通过验收的项目予以奖励。双方联合组织申报、确定了2013年、2014两个年度的百项重点专利技术转化项目。在专利转化实施过程中,广大企业依照《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创新项目验收办法》中有关规定、延伸应用,建立了一条“专利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质量品牌”的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与创新发展之路。

河南:提升食品行业品牌竞争力

通过项目实施,河南省食品行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提高。

2014年,河南省工信厅组织实施了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河南省食品行业运用知识产权,提升品牌培育能力探索”项目,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提高。

对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强省建设。河南省设立了“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奖”,组织开展“商标强企”活动。项目组紧紧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结合河南是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的现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文化的深度融合,经研究初步形成了关于河南省食品行业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七部委和省政府分别出台的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政策文件,加快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步伐。

同时,积极推荐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食品企业参加省专利局组织的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巡讲;加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工作宣传活动、河南省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以及专利成果交易展览活动。鼓励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新产品投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并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积极和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目前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7件,接近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1/3。

试点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显著增长。在原有知识产权工作条件和基础之上,通过培育工程项目相关政策措施有力促进,试点企业知识产权持有量实现了较大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9.51%%。20家试点企业中增长率在15%%以上的企业包括: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三全食品公司、郸城财鑫糖业公司、河南省宋河酒业公司、河南梦想食品公司、河南龙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汇集团、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这5家作为示范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这5家重点培育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总持有量为1965件,新增知识产权267件,平均增长率超过19%%。

广东: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知识产权优势

通过项目实施,广东省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应对机制和多方协同推进机制。

2014年,根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的安排要求,广东省经信委组织实施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项目,推动了重点产业基地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向产业有效转化。

建章立制,奠定了扎实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作基础。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了1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企业、培育工程试点企业参加《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的培训与宣贯等活动,推进产业基地企业、试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邀请专家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指导和座谈,对于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指导其按照《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的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已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指导企业对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目前,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均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覆盖比例达到100%%,知识产权获得量年增长约20%%。

加强研讨,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应对机制。结合对产业基地的实施情况调研分析评估,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召开了关于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机制研讨会,邀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领域的有关专家,对关于产业基地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及海外应对机制建立进行深层次的研讨。同时,对已经开始布局海外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目前海外知识产权应对事宜的基本情况、难点及原因,探讨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机制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对策建议,对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多方联动,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协同推进机制。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既有赖于广东省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同时,也取决于各方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会承担起协调推进机构构建研究。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负责协助完成报告、组织培训与宣贯等活动。

上海:加强知识产权协同应对机制建设

上海市引导创新要素不断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了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14年上海市经信委承担了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产业基地(园区)知识产权协同应对机制研究和能力培育”项目。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立足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最为集中的张江和漕河泾产业园区,进行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园区)知识产权协同应对机制研究和能力培育;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主要负责船舶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协同应对机制研究和能力培育。两单位发挥各自优势,聚焦集成电路和船舶产业园区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张江园区已经形成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现有企业9000余家,累计知识产权申请量6万余件,授权3万余件,年均申请量在8000件左右,其中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信息技术专利占据半壁江山。漕河泾开发区围绕着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建立了专门的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信息统计服务平台。联合上海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了《张江和漕河泾园区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和应对策略报告》。

上海市结合技术创新,推进培育工程。“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已完成100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该项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延续,目前已有74家单位获得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开展了专利新产品认定工作,目前共认定了770项专利新产品。2014年,31个项目列入《2014年度上海市产学研合作计划》,总研发投入199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3040万元。其中,成果产业化联合攻关专题12项,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专题19项,有效地引导和支持了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了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4年,上海市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至2014年年底,上海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25家。

镇江:建立健全管理与运用服务体系

镇江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研究不断完善,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制度研究不断深入。

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经信委承担了工信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服务体系及技术秘密认定制度研究”课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研究不断完善。一是研究并设计面向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综合服务平台的架构和信息化服务模式,在镇江新区建设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运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对企业和管理机构开展指导和服务。二是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自诊断系统和企业贯彻《指南》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建立《指南》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使企业通过贯彻实施《指南》,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三是研究贯彻实施《指南》培训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贯彻实施《指南》的全过程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成立专业辅导机构和在线辅导体系。

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咨询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开发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平台,确定了首批贯彻实施《指南》的专业辅导机构,建立了《指南》培训体系,设计《指南》辅导课程体系,分别面向企业总裁、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专员和研发人员实施差别化的培训。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试点工作推进顺利。确定了26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并开展宣传、培训、调研及辅导等相关工作。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制度研究不断深入。通过企业技术秘密管理的需求分析,制定企业技术秘密管理的策略和路径,研究企业技术秘密管理的体系和架构。同时,对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制度、企业技术秘密法律作用、企业技术秘密关键节点、企业技术秘密文件体系、第三方认定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3~4版典型案例由赛迪智库工业科技所马冬、刘珊、杨柯巍、王磊整理)

责任编辑:吴丽琳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